代言
名人代言是品牌推广或树立的一种常规武器,向来是直接有效。
当行业里各个品牌纷纷祭出明星代言的后品牌时代,消费者识别品牌的能力就直线下降,在一堆人里,你不能强求我们的上帝(顾客)记住你的品牌。明星也是有“高低档”之分,如果企业愿意用顶级的明星或是明星团队,因为“差异化”了,消费者容易记住了。
某日在《IT时代周刊》中读到李炜关于《“明星代言”服装品牌已经泛滥》的文章,该作者倒不是想批“服装泛滥代言”,而是想表达——国内大多数服装品牌没有真正发挥出“代言人”的作用。作者认为,“代言人的代言行为,并不仅仅是拍广告,或出席几次媒体发布会,而是贯穿整个合作期,要用自己的所有公众行为,证明自己与该品牌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自己确实是该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与坚定支持者。”从而实现使品牌与明星之间的形象有紧密关系,笔者认同以上观点。
企业出钱,明星把形象出售给企业(产品是视频广告、平面、画册等),各取所需,按理说符合商业交易。把代言品牌的产品融入代言人的生活,上升到“真代言”,让明星成为忠实消费者之一,确实值得企业思考。代言人(明星)对于代言品牌的热爱、感谢,背后需要企业制造(创造)出超越消费者期望的产品,能支撑得起明星接受的产品,才是代言之后更大的挑战。能理解这种双方互动的品牌获得了快速的成长,比如安踏赞助CBA。
中国年轻消费群,特别“相信”代言,于是频频启用“团队巨星”代言的百事,在中国享有极高的声誉;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经过仔细调研终于发现“规律”,于是叫来另一群明星,叫喊可口可乐。我们看到,启用“时代偶像”周杰伦的美邦,如今已成长为行业的领跑者,而短暂启用的“德尔惠”也曾风光一时;另一家“运动+时尚”手法的运动品牌-全球品牌网-特步,亦在“团队代言”中受益,当然它请的可是“顶级明星”代言团队。在以年轻人为消费群定位的品牌推广,此策略将长期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明星成长期的判断,更高广告投放强度(重复)、更精确的投放时间和媒介、更高影响力的明星。(陈士信作品)
如果企业籍籍无名,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累积了一定的实力,那么通过代言方式快速提升知名度是上佳的选择——它将带来销售的快速上升——但它只会是某个阶段。
国内领先的七匹狼,聘请4位当红影帝代言,大手笔推动品牌再上一个台阶,有力弱化其它品牌的代言策略。接下来对于七,有重要的工作要做,更多的推广费用、传播强度、公关营销等,把4位影帝的影响力、知名度充分嫁接、传递到“七匹狼”品牌身上,这么好的资源别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