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鞋网】03月25日讯, 中国廉价代工厂生产的奢侈品高价返销国内,大部分利润则归于法国
世界上有什么名词和“浪漫”与“艺术”同义?法国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坐拥上海世博会自建馆最大面积的法国馆“感性之城”,已经向所有参观者们发出邀请。“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法国。”法国馆总代表何塞·弗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这个革命与红酒同样荡气回肠,艺术和启蒙反复交织的国家,同样是交通、能源、电讯、航空的工业大国,一直以来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法之间,正在以同样灿烂高贵的文化互相致意,在奢侈品及其膜拜者间达成交流,也于马赛港和勒阿弗尔港装卸的不计其数的商品之中实现互通。
奢侈品背后的产业链
起始于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奢侈品文化,如今正面临奢侈品消费低迷的尴尬。2009年10月,由于奢侈品市场的急剧下降,高级定制成衣的奢侈品牌Christian Lacroix宣布破产。巴黎开始前所未有地把目光投向亚洲市场。
中国,正是那些巴黎顶级奢侈品牌所钟爱的神奇东方。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因经济不景气而减少对奢侈品的购买。新富人群令中国市场成为奢侈品牌的避难所。
业内人士曾对此感叹,不知道是法国奢侈品的深度消费体验诱惑了中国消费者,还是购买力令人惊叹的中国消费者诱惑了法国奢侈品。
不过,许多不远万里去法国购置奢侈品的中国游客发现,在法国购买的奢侈品吊牌上分明印着“Made in China”。除了少部分品牌,法国高档奢侈品大都已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金融危机后,为缩减成本,将生产重心移向中国的奢侈品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温州、东莞,难以数计的代工厂在为那些国际奢侈品做代工生产。这些产品将会辗转发往巴黎的各个奢侈品商店,高价从法国购买它们的也许又是来自温州的老板。当然,这条产业链中利润的大头归于法国。
后金融时代,中国除了继续在巴黎奢侈品领域充当大买家以外,也许更应该借鉴的是如何打造令世界着迷的“软实力”的巴黎经验。
用中国鞋换法国空客
与法国奢侈品在华的成功相反,中国对法贸易顺差还在持续扩大。2006年中国对法顺差26.3亿美元,这个数字在2009年前九个月就上升到了53亿美元。
“任何一个国家在外贸中都希望是顺差而不是逆差。” 法国财长拉加德则在去年年底访问中国时表示。但拉加德的良好愿望至少没有体现在中法贸易之中。
这与多年来中法双边贸易模式有关,这一模式遵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基本特征,即中国向法国购买高技术产品和设备,而法国从中国进口廉价纺织品和轻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