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希望郑捷为安踏带来的改变是,用他所擅长的先进国际化经验改造企业管理模式;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能与世界一流体育用品公司匹敌的营销体系。
2009年,迁址后第一年,安踏最大的变化是从晋江到厦门,营销体系与工厂彻底分割开来,整个公司的营销体系就此建立。
原先的情况比较糟糕:品牌、商品、销售三大块基本是分割的,商品闭着眼睛设计,品牌的推广无法控制工厂的生产线和卖场的陈列。就在过去这一年中,这种情况得到很大改变。以当下为例,安踏已经设计好2011年第二季度品牌大的营销方向,在这个框架下生产环节也开始以此为主题做一些品类,销售方面开始考虑应该怎么样去陈列。这样的预见性周期保持在12个月到16个月之间。而在这之前,各个环节只能提前两个月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郑捷给予丁世忠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主导者,如果他自己不改变,别人无法改变这个企业。
据说,一次开会,丁世忠提出一个观点,有人毫不顾忌地站起来反驳:“丁总,我觉得不是这样。原因是一……二……三……”丁世忠安静地听完发言,最后,还赞成了这位反对者的意见。目前,职业经理数量在安踏管理团队中已经占据了70%—80%,而流动率仅为2%左右。
能有多快?
在刚刚结束的温哥华冬奥会上,女子短道速滑成绩突出。周洋、王用切朔艿卣旧隙奥会的领奖台,左胸国旗、右胸“安踏”。包括这件领奖服在内的奥运装备,也已经在安踏大部分门店陈列。之前,这种情形很难发生,用郑捷的话来说,“经常是在空中做广告,在地上看不到”。如今,多少有了联动。
但是当周洋、王拥谝桓龀宓街盏悖将国旗举过头顶时,右胸的位置却清楚地留给了耐克。这届冬奥会决定,将颁奖环节与比赛分开。这被一些体育界人士所诟病,认为安踏的奥运营销缺乏产品体系中最核心的产品——人们是希望像这些运动员一样去运动、比赛,而非领奖。
不过郑捷相信一则体育界营销原理:体育品牌的高度跟其体育资源的位置呈完全正比。这则原理阿迪、耐克证明过,李宁也证明过。李宁在1992年开始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尴尬历史。在2008年奥运会上李宁又成功点了一把火。所以,安踏认为冬奥会一战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整个安踏董事会也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与国家荣誉和五环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让安踏的美誉度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安踏,一个更加具体的目标是,2013年,成为本土体育品牌的第一名,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上还是在美誉度上。安踏甚至已经计算出那时可能达到的销售额,并在所需生产、管理的规模扩大上开始投入。这些评估出来的数据,也最终决定了2008年9月10日在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标书价格那一栏里,丁世忠填上的那个高位数。这个数字以及此前的努力帮助安踏最终得偿所愿,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公开的说法是,这次赞助费不会低于2008年奥运会TOP级的赞助门槛。联想成为2008年奥运会TOP级赞助商付出的代价是6500万美元。有人测算,安踏拿下这一标的付出更高。之后在公开场合,丁世忠也表示将会拿出更多的钱支持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