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折翅的“飞跃”法国人抢注了中国“飞跃”
曾经叱咤全国的“飞跃”运动鞋在上海已濒临消失,在法国还活着。上海市仅存几家门市部,经营天山支路门面的“飞跃经销商”上海生龙鞋业有限公司经理刘庆龙说,今年8月30日,大博文公司已正式停产,现在卖的“飞跃”鞋是以大孚公司名义,委托外地其他工厂代工的。
法国“飞跃”最高卖到99欧元
现在“飞跃”每年在国内的销量几万双。曾辉煌数十年的上海名牌“飞跃”运动鞋如今已十分罕见,法国人在欧洲抢注“飞跃”商标,让“飞跃”重新成为舆论焦点。
刘庆龙介绍,那位被媒体报道过的帕特里斯·巴斯蒂安(PatriceBastian)原来是“飞跃”运动鞋的法国经销商。他发现,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国武术在国外非常流行,习武者一般穿的就是“飞跃”鞋。此外,“飞跃”鞋用的是硫化工艺,鞋子不易老化开裂,弹性好耐热,最关键的是没有使用有毒胶水,颇得国外消费者青睐。法国人看到“飞跃”鞋卖得很好,2006年在欧洲抢注了这个牌子,然后又将“飞跃”的板型改瘦加宽,改良帆布面,彻底撇开大孚公司和大博文公司,自己委托中国的其他企业生产。
现在“飞跃”在国内的出厂价是17-18元,零售价35元,法国人在国外卖的“飞跃”平均每双5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500元左右,但作为品牌所有者的大孚公司拿不到什么好处。
在法文版的“飞跃”网站上,没有提到大孚公司,也没有提到大博文公司,更没有提到“飞跃”这个商标在中国早已经闻名遐迩,受法律保护。虽然法国人将“飞跃”最高卖到每双99欧元,但法版“飞跃”鞋并没有进入国内市场,但“飞跃”在国内依然难以遏制地走向衰落。
无人过问“飞跃”到底谁做主?
“飞跃”的婆婆是谁?答案既清晰又模糊,与“飞跃”品牌有着最直接联系的两家企业大孚公司和大博文公司都已经停止运作,“飞跃”处在无人过问的尴尬中。
今年10月,双钱股份公告宣布大孚公司正式破产。拥有“飞跃”品牌的大孚公司恢复成立于1998年,是双钱集团旗下子公司。大孚破产后,理论上“飞跃”品牌应该由双钱集团拥有,双钱集团又是上海华谊集团子公司,但华谊集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却说:“我从来没听说过华谊集团还有‘飞跃’运动鞋这样一个牌子。”
大博文公司的母公司兰生股份似乎是“飞跃”的救星,但兰生股份办公室主任王女士说:“大博文公司只有‘飞跃’的使用权,华谊集团拥有所有权。”对于“飞跃”无人过问的情况,一位曾经在大孚公司工作,后来转到大博文公司的老员工说:“‘飞跃’这个牌子被法国人抢注,说是要打官司,到现在有谁真正站出来要跟法国人打官司呢?”
知情人士表示,无论是双钱集团还是兰生股份,都不是靠卖鞋来挣钱,双钱集团主营轮胎,每年销售额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兰生股份横跨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和生物制药四大经营板块,全资、控股生产企业30余家,拥有“雪花”、“帆船”等各类著名商标几十个,一双“飞跃”胶鞋零售价只卖35元,很难入得了两大公司法眼。
虽然零售价低至35元,刘庆龙说“飞跃”仍然有不少仿冒产品,但没有办法,根本没有力量去打假,也没有资金去做广告、设计新的款式。在刘庆龙门市部的一面墙上,陈列着“飞跃”几十年来几乎全部的运动鞋款式,在30余种鞋中,最抓眼球的还是吸引法国人照原样改良的那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