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TCL多媒体还计划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推出自有品牌的液晶电视。按照梁启春的介绍,目前TCL已经在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推出了自有品牌液晶电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TCL将在北美市场大规模推出自有品牌的液晶电视。
他告诉记者,“在北美市场RCA品牌已经是没落的彩电品牌,如果继续推RCA品牌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TCL品牌则具备全新的冲击力。”
其实台湾液晶电视品牌VIZIO(瑞轩)在北美市场的成功(过去两年始终位居前两名,目前仅次于三星)刺激了TCL,梁启春表示,“以TCL的品牌和产品力,绝对要超过瑞轩,我们因此对TCL自有品牌在北美的成功充满信心。”
在李东生看来,目前在欧美市场TCL在品牌和渠道覆盖上与三星、LG等主要竞争对手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这就是TCL要努力的方向。
3. 豪赌上游行业
除了在酝酿一次全新的国际化征程外,李东生和他领导的TCL集团近日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就是联合深超投资245亿元在深圳光明新区投资建设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当TCL集团在深圳高交会期间抛出这枚“重镑炸弹”后,业界哗然。“TCL是不是疯了?”、“高世代液晶面板将产能过剩”、“TCL缺乏面板业运作经验”等质疑声不绝于耳。
其实TCL过去几年一直在走别人看不懂的道路,虽然2004年的两次跨国并购遇挫让TCL陷入了危机,其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而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让海外销售占比最高的TCL雪上加霜,然而刚刚经历一场“大病”的TCL的几次投资却让业界惊讶。
在定向增发方案因为A股深度调整而无法顺利完成的情况下,TCL使用多方筹措的自有资金于2008年4月开始在惠州建设液晶模组项目,到今年7月其液晶模组产量已突破100万片,此外TCL多媒体还在液晶模组工厂附件建设了整机模组一体化项目。
液晶模组工厂的建设不仅使TCL对液晶电视产业链价值的控制范围从原来的30%提高到60%-70%,而且通过与三星电子的战略合作确保了其液晶面板的供应,这使TCL的液晶电视出货量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升到全球第六位。
由于没有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在今年4月完成的为液晶模组募资的定向增发中,李东生和其胞妹李海英共掏出了超过4亿元来参与认购,显然李东生将其个人命运与TCL绑在了一起。
然而李东生和TCL在电视上游的布局还没有结束。在创维、海信等主要竞争对手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液晶模组领域后,李东生已经开始在筹划更上游的布局来保持其优势。
对于这次关键时刻的出手,李东生告诉记者,“中国彩电行业在平板电视时代已经落后了,必须要实施战略转型,而从全球液晶电视的竞争中我们注意到,凡是拥有上游液晶面板资源的企业都是领先的,如三星、LG、索尼和夏普。”
在李东生看来,中国彩电企业要想恢复在CRT时代的优势就必须进军上游,这也是包括北京、深圳等地政府掏出巨资来参与京东方、TCL主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的主要原因。
然而TCL这次投资的规模前所未有,仅仅注册资金就需要投资50亿元,为此TCL集团再次安排了定向增发,李东生计划再次掏出2.5亿-3亿元来参与认购。
按照李东生的说法,“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产将会使整个中国彩电产业受益。作为彩电企业,TCL主导华星8.5代线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应该怕担责任怕风险。”
其实对于TCL来说,其到2012年1500万台的液晶电视出货量也可以完全消化华星8.5代线1400万片的年产能,显然产能过剩的情况在华星很难出现,而TCL通过其多年来积累的面板行业人才也在技术上做好了准备。
显然TCL为了确保其在液晶电视业务的绝对领先,再次做出了其他彩电巨头不敢做出的决定,对于在国际化和上游两条道路上都走到了国内最前列的TCL来说,其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对此,李东生似乎有着充足的信心。“我已很有把握,保证TCL的国际化运营不会出现大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