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年代的服务标杆
在一些外国人眼中,在那个商品短缺的年代,中国商店的服务是可怕的,甚至有些女营业员也因此被他们称为“可怕的姑娘”。在商店里,如果年轻的服务员说一声“没有”,那就不能再去多问了,因为再问也是白搭。
而张秉贵则是计划经济年代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杰出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在简单枯燥的售货操作中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活,以“一团火的精神”服务顾客,温暖顾客,1979年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张秉贵升华为艺术境界。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看张秉贵工作,也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享受。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售货。这位老人说:“我是个病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劲儿,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许多。”
写信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对劳模表示敬意的方式,一位顾客在信上这样写道:
我是您的一名顾客。1972年当我第一次见到您时,您在柜台里面热情地接待着顾客。当时,我被您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娴熟的技巧惊呆了。大冬天的,您竟忙得脸上泛着红光,额头上渗着汗珠。我不忍心再给您添麻烦,就默默地站在柜台左侧看您工作,以致忘记了时间。那时,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来京,必到百货大楼看您售货。虽然没从您手中买过一块糖,但看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堂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课?
甚至连曾经看过张秉贵售货的一位外国朋友也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新时期仍需“一团火”精神
在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有人质疑说“一斤糖一抓准”的“一团火精神”虽然充满人性化,但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凭的是个人经验管理。而西方凭数据说话的先进管理经验才更值得借鉴。
对此,王府井百货董事长郑万河则指出,在新时期王府井仍需要大力提倡传承张秉贵精神。全国“双百”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王府井百货集团把“双百”评选活动作为开展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一团火”精神、提升优质服务的重要契机。传承“一团火”精神,创新王府井百货。
在郑万河看来,王府井的“一团火”精神不是张秉贵一个人的精神,而是以张秉贵为代表的王府井几代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因为张秉贵同志最早提出这一条,但无论是‘一团火’精神还是现代商业的人性化服务。实际上仅是提法不同,切入点不同而已,两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为本。这符合中央现在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精神。”郑万河说,王府井百货要在采购、管理、配货等各个岗位上培养起更多新时代的“张秉贵”。
如今的顾客或许对“一团火”精神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王府井全国所有门店都贴有两句话: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让顾客满意。这是“一团火”精神最通俗的提法。的确,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张秉贵的服务精神也具有很强的超前性,抛开一些带有那个年代色彩的革命用词,其服务意识在现代商业社会依旧是主流。实际上西方的“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的提法和王府井的“一团火”精神、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至于说张秉贵的‘一抓准’,虽然现在不需要这种手工式的劳动,但我认为它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精神,我们并不要求我们每一代售货员都要‘一抓准’。但直至现在我们还保留这种‘一抓准’,现在张秉贵的儿子,子承父志,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专柜,现在也是劳动模范,这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保留。” 郑万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