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涌现的一个拥军模范群体。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六姐妹”以“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拥军支前。
今年85岁高龄的伊淑英,是“沂蒙六姐妹”尚健在的3位老人之一,多年来一直住在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1947年部队来的时候,就是爬的那座山。”伊淑英老人指着烟庄村村外巍峨的蒙山,想起了峥嵘的战争岁月,禁不住流下眼泪。
“当时很多战士都赤着脚,爬山路的时候,山上的石头把战士的脚磨得淌血流脓,共产党的部队就是俺们老百姓的部队,俺们看着心疼。”
于是,伊淑英和其他五姐妹一合计,决定给部队的战士做些鞋。为了做军鞋,伊淑英和其他五姐妹彻夜不眠,胳膊和大腿都磨起了泡、出了血,手指也变了形。“一只鞋底要纳120行,一行要过30多针,每针都要经过锥眼、穿线、走线、拉紧等工序,确实要下大力气。”伊淑英说。
在孟良崮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天天在村子上空轰炸,“六姐妹”还主动承担起了运送草料和弹药的重要任务。“上级党组织要给部队的战马凑2500公斤草料,俺们二话没说,主动承担了下来。”伊淑英说。
然而,为了躲避轰炸,乡亲们都躲到山沟沟里去了,村里就剩下了她们6个人,敌人多次来村里烧杀抢掠,抢得村里空荡荡的。怎样才能凑足2500公斤草料呢?并且,“六姐妹”小时候都缠过脚,走平路还行,翻山越岭就遭了罪,走不快不说,还老跌跤。
“俺们当时就互相‘打气’,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俺们这么点苦算什么?”伊淑英说。于是,“六姐妹”咬紧牙,翻过一道道山梁,走进一个个村庄,终于凑足了草料,接着又立刻动员了村里的妇女组织运输队,把草料送到了预定地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