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赢天下

西岸海盗:80后青年的挥斥方遒


[  海都网    更新时间:2009/9/30  ]    ★★★

  西岸海盗:四年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建设CBD,但我们省内基本上还没有。厦门也只是刚开始有意识去发展,那时也只是规划了个“泉州商务大厦”,《厦门日报》也只有关于七匹狼、恒安等少数几家企业总部“迁厦”的报道。现在呢?“泉州商务大厦”已经变成“观音山国际运营中心”,此外还有五缘湾等总部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可以说现在厦门的总部经济发展渐成气候了,不仅仅是吸引了泉州多家著名企业,还包括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的一些企业总部,仅观音山就已引入总部类企业200多家了。上面对比是想说明泉州发展总部经济必须直面厦门的竞争。

  《老板周刊》:有哪些方面的竞争?
 
  西岸海盗:发展总部经济,一般来说需要几个条件:一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及科教资源;二是明显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三是发达的相关产业,尤其是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四是良好的制度环境,如城市管理、政府服务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

  《老板周刊》:两地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可比性?
 
  西岸海盗:泉州在上面四个层面上,与厦门相比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和环境自然是相当的恶劣,四年来,这种状况并没有有所改善,这也是为什么几年来泉州几家拿得出手的企业依然“义无反顾”去厦门扎堆建设企业总部了。
 
  值得欣慰的是,泉州市委市政府也开始重视发展总部经济,希望能“把根留住”。我想,这就是前后四年发展总部经济条件和环境对比最大的差异吧!

  《老板周刊》:泉州日前出台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你对这样的规划有何看法?有何建议?
 
  西岸海盗:我注意到,在帖子批示后不久,市政府于2008年10月20日发文成立了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今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泉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诸如企业总部认定、奖励方面的配套措施也出台了,规划了东海、城东以及滨江等三个总部经济区,总面积约为680余亩。对于规划,我也只是从媒体上看到,了解得不是十分的详细,对于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可行性,我想肯定有专家去论证了,所以不便评说。这里就说两点吧。
 
  《老板周刊》:哪两点?
 
  西岸海盗:一是企业选择问题。我看了相关媒体报道,我们第一轮的招商目标是“全球500强企业,台湾百大企业,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我想有点太好高骛远了。先说全球500强、台湾百大企业、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在泉州投资的并不多,并且从区域战略上来说,泉州不可能是区域总部的首选。至于上市公司,外地的没理由来泉州建总部,至少近在咫尺的厦门更具有吸引力;那本地的上市公司呢,最优质的企业基本上都已跑去厦门,剩下的这些上市企业是应该考虑好好留住。
 
  此外,2008年我们泉州超亿元工业企业达804家,超过10亿的有36家,可见泉州在企业这方面的资源很丰富,应该充分去挖掘。我想,立足泉州产业特点,挖掘企业总部集聚,促进产业相近的企业总部集聚,这才应该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知道总部经济区有“乘数效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如果我们以总部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提升构成我们经济主体的传统优势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何乐而不为?并且拥有产业基础的总部经济区应当是最有利于集聚相关要素以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也应该是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二是规划的执行问题。以泉商大厦为例,最初是规划在城东片区,甚至在媒体上信誓旦旦表示要在某某时间开工建设,几年过去了,根据规划现在飘到滨江了,至于建成之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就拭目以待吧。其实,泉州很多事并不是没有人想到,没有去规划,事实上我们的规划也不差吗,但是几年过去了,厦门观音山国际运营中心有200多家企业,我们的总部经济区甚至还没一家企业总部运营。
 
  这是为什么?规划的执行力有问题!一个再好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就等于没有。规划不是为了娱乐民众,而是应该实实在在执行下去,这样泉州才能有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整天沉浸在美妙的空头支票里。我觉得我们现在决定花大力气去搞总部经济区了,首先就应该在政府自身方面下工夫,保证政令通、执行顺,切实提升政府的执行力,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从而提升泉州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及发展水平。
 
  《老板周刊》:你参与了组织部的一个关于人才调研的课题,和你当初在文章的感触,是否相印证?
 
  西岸海盗:有幸参与了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集聚和改善人口结构的软硬件环境的研究》这一市委十五大重点调研课题。我在《泉州,你的未来在哪里》帖子里提到人才严重匮乏,中心城市不够强大是泉州“名企迁都”的主要原因。调研中了解到,几年来我市人才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政策、待遇、文化习俗及用人观念等软环境不足,城市、产业的人才要素集聚能力不足。可以说以上这些不足也正是泉州“名企迁都”的原因,写帖子时的认识在调研中得到了更深的印证。
 
  《老板周刊》:调研后,你有何新的认识?
 
  西岸海盗:通过调研,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泉州软硬件环境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人才要素方面与厦门的竞争中存在明显弱势。比如在对非公有制人才进行的人才工作调查问卷中,在泉的人才只有7.9%的人表示愿意继续留在泉州,更多的是倾向于周边发达地区及国内大城市,如倾向于厦门的最多,占了54.5%。此外,了解到一个例子,南方路机引进人才其中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居住在厦门。这说明了我们泉州的软硬件环境不容乐观,亟待改善。不管人才工作也好,还是发展总部经济也好,我们都需要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要致力于改善政府、政策等制度环境;要致力于推进城市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建设宜居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要致力于推进产业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要素集聚提供良好载体。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才能使泉州在海西建设大潮中从容逐浪,跃立潮头。
 
  《老板周刊》:再回到四年前,当时你为何会写下那样的文章?是否也有相关的调研?
 
  西岸海盗:如果时光能倒流,那是多美妙的事啊。如果回到四年前,我可能会选择其他职业,比如电脑网络方面的;我可能会离开泉州,漂到其他城市去;我可能……哈哈,扯远了。四年前为什么会写下那样的文章呢?
 
  其实,我是安溪的,在没来泉州之前,只有在乡土教材中对泉州有那么一点了解,对于大泉州的概念不是很感冒。关注泉州应该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吧,那时在杭州,有时想关注点家乡的东西,于是就上了泉州网温陵社区,参与了与广州网友的“海丝”论战,参与了泉厦关系论战,这期间不知不觉就爱上了泉州,所以在毕业后参加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后,毅然选择回了泉州,并在一朋友的建议下考了公务员,没想到还真的考上了,从此就在泉州扎了下来。
 
  热爱这座城市,所以关注这座城市。当时看到了媒体报道的七匹狼、恒安将总部迁往厦门的新闻时,让我有点迷惑,触动了大学时认为企业迁移是正常市场行为的观点,于是有感而发,花了一个下午写了那个帖子,发在温陵社区。当时有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也有一些“亲厦者”参与了激烈的辩论……当时也没想到,四年后这个帖子又焕发了生命力,哈哈。
 
  其实,网上有很多如我一样的网友关注泉州的兴衰,分享泉州的辉煌,分担泉州的忧愁,为泉州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泉州的不足大声疾呼……
 
  这一切,源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http://cn.ppzw.com/qyml/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泉州,你的未来在哪里?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大泉州第三次机遇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