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业洗牌在即?
“飞鹤婴幼儿奶粉现在的市场份额是7.3%,我们希望5年后,可以增长到15%。”冷友斌说。
婴幼儿奶粉市场确实诱惑不小。有数据显示,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明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0亿元左右。
当然,觊觎这300亿市场蛋糕的乳品企业并不只是飞鹤乳业一家。伊利上个月宣布投资2.89亿元,在天津市布局4.5万吨奶粉项目;光明乳业直接将奶粉业务纳入三大支柱产业之列,其奶粉业务上半年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而婴幼儿奶粉占总体销量的60%以上;河北三元的配方奶粉已在全国范围内上市;完达山乳业投资2.8亿元的配方奶粉项目,预计今年10月试车生产。
事实上,除了本土乳品企业,外资奶粉品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据了解,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外资奶粉品牌占据了近一半份额,而在高端市场,这个数字更是达到60%以上。“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奶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有望达到80%以上。
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一旦这些乳品企业的配方奶粉产能正式运转起来,两年之后,配方奶粉的竞争甚至可能比液态奶的竞争更加激烈。
“现在就已经很激烈了,已经血流成河了。”冷友斌说,“为什么还有乳品企业不惜代价,要投资新的产能呢?那是因为有增长点。”
冷友斌认为,中国奶粉业即将面临洗牌。
据他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外奶粉尤其是原料奶粉以价格低廉和质量好取胜。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预警报告也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进口奶粉价格一路走低,数量持续增长,大大蚕食了国产乳品企业原来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出口乳制品2万吨,价值363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6.8%和72%;出口均价为每吨1849美元,下跌15.6%。同期,进口29.8万吨,价值5.2亿美元,分别增长83.7%和17.6%;进口均价为每吨1733美元,下跌36%。
相比之下,国内奶粉企业,多半规模较小,其中80%亏损,且拥有大量库存。冷友斌举了个例子,小型奶粉厂的产能往往只有40吨左右,而大型奶粉企业一个工厂的产能就达到1000吨,竞争力立显。
“今年年底奶粉业洗牌将初现雏形,到明年年底就洗牌得差不多了。”冷友斌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份额将逐渐集中到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奶粉企业手中,而规模较小的奶粉企业将被洗牌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