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动漫的启示
“事实上,不管奥特曼是否模仿了‘太阳神’,这件事给我们启示。”孟宪清说。
孟宪清通过网络获悉,与日本相比,中国动漫产业“差距不小”。日本的奥特曼和机器猫影响了无数中国儿童;而中国动漫的跨海越洋能力并不强,有关“中国动漫缺乏民族原创”的反思不时见诸报端。
不少人还记得,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多年前在中国上映时的场景。彼时国人反思:为什么中国文化被美国人如此精心借用,国人却无为?这种反思,在《功夫熊猫》去年于中国上映后达到顶峰:中国元素外流西方,包装加工后,回过头又挣中国人的钱,中国动漫为何不善借用民族元素?
“中国文物和文化是富矿,用不好实在是可惜。”孟宪清说,“小奥特曼”事件提示我们:其实,中国动漫创作可以从丰富的文物藏品中寻找灵感,从而打破民族原创匮乏的局面。“除‘太阳神’外,还有很多红山文化时期的雕件,可供中国动漫设计者模仿。与其让外国人去用,不如中国人自己先用。”
“战国飞虎、三星堆人面、战汉双龙坐仙、草原鸟人等多种多样的玉石雕件,都可供中国动漫借鉴。古人想象力非常丰富,好好琢磨老祖宗留下的物件,对提高现代人的创造力有益。”助手梁宛宁补充说。
中西之间巧合的相通
收藏的每一件文物,孟宪清都喜欢琢磨一番,思考一番。“小奥特曼”让它想到,日中文艺间或许曾有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而有一件藏品,则让他思考:中西文艺之间或许同样存在与模仿无关的、某种巧合的相似、相通。
众所周知,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件传世名作——《思想者》。在藏室里,孟宪清则向记者展示了一件被他称为“中国版‘思想者’”的玉雕(同为红山文化的“代表件”)。
中外两个“沉思者”,虽然两者材质迥异,一个是金属铜一个为岫岩玉石,诞生年代也差别很大,一个是19世纪,一个是五六千年以前,但孟宪清拿出的这件岫岩玉石雕,竟与罗丹的《思想者》有着极为巧合的形似,“甚至神似”。
从外形上看,中国版“沉思者”与罗丹版《思想者》,均为一名呈托腮思考状的赤身男子。只是,罗丹版《思想者》呈坐姿,坐于石块之上,伸出一个胳膊,另外一个胳膊用来托腮。中国版“沉思者”则是蹲于地上,且两只手共同托腮,呈左右对称状。在雕工上,罗丹作品无疑更为精细和写实,中国古人的石雕则相对抽象和写意。“一个精细,一个古朴,这与年代近远有关系。”
“同是人类,即便语言不同、时代迥异,但不排除东西方人之间,曾有过相同或相近的思考,并由此而生产出形似或神似的文艺作品。‘沉思者’即为明证。”这是孟宪清收藏文物时,是“另外一个意外发现”。
“到四川购买玉雕,我还发现了台湾与大陆同宗同祖的物证。”孟宪清卖了关子,并和记者约好,下次见面时再谈这个更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