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互联网 >> 观点经纬 >> [专题]电子商务

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中子效应”


[  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9/7/18  ]    ★★★

  金融行业固有的合作模式正在被新进入者重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业是一个利差行业——即银行靠索要比它们支付的存储利息高的贷款利率来赚钱。这种商业模式,要求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深厚的交情,以便于它们通过这种分销系统来吸引存储和销售贷款。

  此后,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自我创新,银行和客户原有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现金管理账户的出现,曾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服务行业。就服务手段和产品而言,银行柜台服务和近来的电子银行服务涉及的凭证管理、电子票据、国际结算、内部融资、投资理财、年金托管等都属于现金管理的范畴。现金管理业务既是为了满足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多元化需求的发展趋势,也是银行实现收入结构转型、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这种业务的出现,对银行可以说是“裂变”。

  不过,正如你无法拽着头发离开地球,金融服务业自诞生以来,创新不断,但依然跳不出服务的丰富性与受众的广泛性的负相关函数关系。即提供的服务越丰富,所能享受的受众就越少,例如私人理财服务;而提供的服务越少、越标准化,受众就越多,例如ATM机器。

  而今,电子支付技术正在成为上述函数关系的改写者。理论上说,这类技术,可以实现“一个窗口,多项任务”,简而言之,你可以通过这一窗口,处理你与诸多银行之间的多项业务关系;可以通过这一窗口,完成与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易。

  2003年开始,易宝、支付宝、快钱等基于IT技术的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截流”买家转到卖家银行账户的资金。待买卖双方信息充分对称后,资金才从这些第三方支付工具划拨给卖家。

  这类第三方支付公司好比信用中介,通过整合多种银行卡等支付工具,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代管、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渠道,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一个窗口,多项任务”。这种创新所带来的效率的便利性,都使得它们像磁石一般吸附住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及商业用户。有了用户,就有了资金沉淀;而同时有了“人”和“钱”的公司,真是会心想事成。只不过,这种模式效应的进一步放大,则需要监管层的一声“芝麻开门”。

  与制度上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的热捧。据艾瑞提供的报告,2008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从2007年的976亿元剧增到2008年的2743亿元,同比猛增181%。由第三方支付公司炒热的市场,如今有了更多的进入者。

  据了解,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支付业务,业务种类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支付等。而且有的银行开始给B2C商城提供可以和其他银行卡互联互通的支付工具,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形成直接的竞争;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银行亦敞开胸怀纷纷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支付工具不再像以往那样,被认为是占了银行手续费的便宜,它们之间的互惠互利效应,进一步加速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增长。

  2009年,支付宝宣称自己已拥有2亿注册用户,这意味着中国有2/3的网民都使用了支付工具来尝试新型的网络交易模式。作为领航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还开始向用户提供小额贷款、信用卡还款、航空客票、代理缴费等产品和业务等创新。

  即便如此,对于五岁的支付宝,或者其他更年轻的领航者,当它们搅入行业链条,破坏性地创新并“长成”新的领航者后,它们依然脆弱。有钱没牌照的尴尬,令它们无法断然做出路径选择。没牌照的尴尬阻挠着这些激情四溢的小伙子跑上支付的快车道。它们不能穿上溜冰鞋,不能猛踩油门,只能在一个日渐热闹的市场里面。规规矩矩走路,或者偶尔小跑。据统计,国内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多数处于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行业的发展令人堪忧。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传统玩家,正在试图焕发新生机。看看那些商业银行,他们开始尝试建立网络支付、电话人工支付、电话自助语音方式支付、手机WAP支付、手机3G支付、手机短信支付、家庭多媒体支付等,甚至比那些领航者的做法更快。同时虎视眈眈的,还有移动运营商。毕竟,手机是天然的卓越的支付平台或者工具。

  第三方支付公司有如“中子”一般,在激起行业“核裂变”。在这个体系里,新进入者和原有的玩家,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新思维。大家都在持续地改变,,面对迅速多变的市场,如何抓住衍生出来的机会,以及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这些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型公司需要不断思考的命题。(王晶)

   

   

http://cn.ppzw.com/ppytx/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支付宝用户超2亿全网信用体系浮现...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电子商务平民化的演变:聚集走向独...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