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5月31日到7月6日,短短37天时间内,就有6人在郑州市东风渠溺水身亡,还有两名儿童滑入水中后,因抢救及时才没发生意外。除了个人安全意识不强的主因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呢?护坡太陡?景观水太深?防护设施不全?连日来,记者对悲剧发生的外在原因进行了调查。
[祸因追问之二]
“夺命”缘于景观水太深?
部门解释:引来的河水年初就已定好标准,且水浅极易变质
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东风渠的水引的是黄河水,作为景观水,有必要放2米多深吗?何况一下雨又要把这些水放掉,这不是浪费吗?带着市民的这些疑问,前天上午,记者来到东风渠的管理单位郑州市市政局城区河道管理处进行采访。
对此,该处组织宣传科吴振江科长解答说,东风渠的水引的是黄河水,去年后半年开始引水,隔一段时间引一次,引来后用橡皮坝蓄起来,水深为2~2.5米,引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增加东风渠的观赏功能。如果水太浅,水容易发臭,水面上泛黑沫,从而影响观赏效果。况且,每次引来的黄河水水量,年初就已按2米深的标准定好。如果水的深度不达到2米,多出的水就要白白放走,这不是太可惜了吗?如果认为水有点深带来了安全隐患,想让水浅点,那么,明年水量就可以少申请点。
而且,用橡皮坝控制水的深度也不是那么好控制,如果让渠里的水深度均匀保持在1.6米,就需要增加很多橡皮坝,这样,增加成本不说,也不美观。
至于说,下大雨时要把水放掉,这是为了防洪的需要。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有市民认为,东风渠内淤泥太深也可能是导致落水者死亡的原因。那么,东风渠中的淤泥为什么不及时清理呢?吴振江说,对东风渠淤泥清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市发改委立项,由市政府组织实施,而且夏季也不是清淤的理想季节。
[祸因追问之三]
“夺命”缘于警示标志少?
部门解释:设置的警示牌多数损毁或丢失,市民也应增强防范意识
“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少,且不醒目,没有严格的处罚措施也是人们屡屡下水终酿悲剧的原因。”采访时,不少市民对河道管理部门管理缺位表示不满。一些市民说,在河道容易发生事故处增加一些诸如“此处易发生溺水事故”、“为了您的安全和幸福,请不要下水游玩”等警示牌,在入河踏步处上锁阻止人从这里下河,或许都是阻止人们下河游玩的有效方法。还有市民认为,如果能增加处罚权,对下河游玩的人进行处罚,或许能阻止一些人到护坡上玩耍,减少或避免悲剧的发生。
几天来,记者沿东风渠采访,发现除了入河踏步处有“严禁下河”字样,河边有一些红黄线外,再无别的警示标志,有人下河玩耍时,也没人上前制止。
吴振江说,以前,他们在河道上设置了一些不准下水游玩的警示牌,但后来或被损坏或已丢失。再说设置多了,也有碍美观。河道管理人员只有劝阻权,而没有处罚权。不少溺水事故发生在晚上,可晚上河道管理人员都不上班。
吴振江说,这防护措施、那防护措施都不如个人增加安全意识重要,个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永远是守护生命的第一要素。(记者周广现文首席记者张鸿飞记者陈晓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