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厚朴基金对蒙牛也早有“垂涎”之意,不过当时蒙牛正处在上升期,牛根生拒绝了厚朴基金伸出的橄榄枝。
中粮蒙牛近期频繁接触
蒙牛并收购的消息并非始自今日,东方艾格分析师陈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早在4、5年前中粮集团就对奶业产生兴趣,曾经专门组织调查组,对中国奶业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去年下半年,有关外资将恶意收购蒙牛的消息甚嚣尘上。“当时受‘毒’牛奶的影响,蒙牛的股价大跌,抵押大摩的股份也大幅缩水,蒙牛面临着被外资恶意收购的境地。”国内食品投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就是在那一时期,他参与了和蒙牛合作的谈判。
据介绍,当时的国际投行众口一词的唱空蒙牛,虽然年内股价一度高达34港元,但美林、瑞银、摩根大通等纷纷调低蒙牛的评级,摩根大通更是给蒙牛标出了3.8港元/股的目标价。
“与其坐等外资收购,不如自己先动手重组。”上述食品投资人士表示。据业内人士透露,中粮集团与蒙牛近期接触频繁。此前,中粮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奶业调查组,对内蒙古的奶业发展进行了针对性调查,而蒙牛是其中调查的重点;而今年3月,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也曾给中粮集团做媒,帮助中粮可口可乐签约入驻内蒙古和林盛乐经济园区。据了解,中粮可口可乐饮料与蒙牛相距仅100米远,两家公司仅一街之隔。
据参加奠基仪式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两者在当时就“相当暧昧”:现场有多辆蒙牛的客车负责接送任务,而中粮集团负责人也在奠基仪式上高度赞扬与蒙牛为邻的好处。
傍大款蒙牛或成“中粮系”
冀书鹏认为,此次并购,对于蒙牛的发展有一定益处。“蒙牛产业链前段市场做得好,中粮集团是中端和后段具有优势,蒙牛借力国资背景,将提升其竞争力。”
“蒙牛的目的就是借助中粮的渠道资源抢占市场。”上述食品行业投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该人士曾经代表另一食品巨头与蒙牛有过接触,但最终没有下文。“可能是我们的影响力和渠道资源不及中粮。”
在去年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后,因为“涉毒”,蒙牛销量一直萎靡不振,去年年底的公告显示,该公司2008年亏损接近9亿元,而其2007年的净利润为9.358亿元,美林银行甚至断言蒙牛将“跑输大市”。
与之相对应的是,蒙牛的竞争对手充分利用机会,里昂投行就指出,伊利及光明正趁蒙牛受挫抢夺蒙牛的市场份额。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瑞银集团分析师陈磊表示,瑞银已经将上调了*ST伊利(600887.SH)的评级。
“因为周期长、风险大”,蒙牛不太可能‘押宝’新产品开发,而加快市场占有的外延式发展更符合公司的利益。蒙牛可以选择的机会并不多。”冀书鹏认为,中粮的入股将迅速增加蒙牛的市场份额,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食品企业之一,中粮在国内建立了大量的资源基地以服务其食品分销业务,这对蒙牛无疑是可以使用的渠道资源。
“这可能是中粮的试探性运作。”冀书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接下来中粮将把自身的资源和蒙牛的品牌进行整合,如果整合顺利,不排除“蒙牛成为中粮系的可能。”(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