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地化妆品企业高成本采购高端原料,一种观点认为,这说明企业开始重视修炼内功;另一种看法认为,在原料上投入过多成本,将夺去企业的营销预算。
内地化妆品企业高成本采购高端原料,一种观点认为,这说明企业开始重视修炼内功;另一种看法认为,在原料上投入过多成本,将夺去企业的营销预算。
今年6月初,自然堂化妆品生产商伽蓝集团与对客户采取评级制度的化工巨头巴斯夫达成了一项原料供应协议,从此以后,伽蓝集团可以从巴斯夫采购和雅诗兰黛、资生堂同样的原料。
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开始猛抓上游原料。在自然堂之前,立白、拉芳等日化洗涤产品企业均不惜成本迈出国际采购步伐。
但是,在攻下国际大牌供应商、获得高品质原料的同时,企业的成本也将升高。那么,内地化妆品高成本从原料向高端突围是否合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伽蓝采购高端原料
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对下游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客户采取评级制度。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化妆品巨头长期拥有“白金级”的尊贵地位。今年6月,中国本土的化妆品集团伽蓝集团与巴斯夫达成协议,由“黄金级”升级为“白金级”,成为这一级别仅有的内地化妆品企业。
实际上,伽蓝对上游供应商的“进攻”在去年就已开始。伽蓝集团企宣部主管毕慧娟向记者透露,去年7月,伽蓝第一次与巴斯夫签约,采购巴斯夫独有的一项拥有国际专利的抗衰老原料成分。伽蓝享有这一成分的“独供”,巴斯夫目前还没有向其他客户授权。
此外,伽蓝还从巴斯夫采购一些具有美白、保湿功效的原料,用于生产旗下的美素、自然堂两个品牌的化妆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系列动作意味深长,伽蓝从此拥有了和国际大牌相同的原料,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立白、拉芳更先动手
业内人士透露,许多内地的原料供应商,最初是由化妆品原料的贸易公司起家,积累了一定经验以后,才开始自己开发原料,做品牌,开发客户。
内地化妆品企业在起步阶段,通常选择本土供应商。但常常遭遇到一个难题:很少有化妆品企业拥有独立的原料检验功能,买来原料后,不经检验就直接投入使用,往往在后期才发现问题,企业由此蒙受巨大损失。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开始重视源头,从原料开始谋求升级,逐渐改变中国日化市场长期由外资垄断,内地企业仅仅在洗涤、洗发护发取得一些突破的尴尬局面。
日化营销专家谷俊举例称,立白集团早已与国际香料开始合作,成为国际香料的大客户。除此之外,雕牌、上海家化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内地日化企业,也已开始重视原料采购。他们的供应商中不乏知名化工企业,但采购量不大,作为客户的级别也不高。
业内人士最为称道的案例是拉芳。据称,拉芳已与一家知名国际原料供应商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供应商根据拉芳的需要开展研发。内地企业与供应商这样的深度合作目前尚不多见。
使用高端原料成本高
巴斯夫、国际香料、芬美意等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化妆品原料供应商。
“生产出来的化妆品,1000个产品中出一个次品和100个产品中出一个次品,这是‘洋’原料和‘土’原料目前存在的品质差距。”谷俊说。巴斯夫等企业供应的原料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性。
然而对于高端国际原料,我国内地化妆品企业的心情仍然十分矛盾。
毕慧娟称,伽蓝从2002年开始向法国CODIF公司采购,此后又签下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多家原料供应商。但是,进口原料的高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沉重压力,进口原料不仅价格高于本土原料,运输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综合核算下来,国际采购成本往往是国内采购成本的数倍。
而且,比起国际大牌,我国内地的化妆品企业在采购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价格上难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