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群为什么在疯狂借钱之后,突然选择了自首呢?这引起了借钱给李群的债主们的种种猜测。债主间一种较为普遍的猜测就是,李群拼命借钱堵的洞与农行有关。当李群堵上了银行的洞之后,她所有的行为就不属于职务犯罪了,而只属于一般的民间借贷纠纷,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两害取其轻”的考虑之下,这么做能够极大地保全自己。
李群向人借钱时打的借条盖有公章
徐杨问了一句,“到底怎么操作?”李群回答说:“你别管了,钱拿过来就行了。”
徐杨又问李群:“钱打到哪儿?我以为是银行的公共账户。”李群回答说:“如果是银行的公共账户,收益就没那么多。避开银行的公共的账户,全年的收益肯定比存款要多。
当时徐杨还有一部分银行贷款,办好手续了暂未提款。“李群让我把贷款提出来,她说贷款的利息是1分多,她承诺给我两分,去掉银行贷款利息,我还有收益。”徐杨想了想,同意了。
随后,李群把徐杨叫到了行长办公室,徐杨当场用农行卡往李群指定的账户上转了200万元。“我不敢给她那么多,只给了200万元。”随后,李群给徐杨写了借条,并签上了姓名,还盖了银行的公章。“我想这应该是银行的行为。如果当时就知道这是个人借款,我肯定不可能给她那么多的。”
“现在金融危机,你说干什么好呢?银行借钱,又有什么不相信的呢?”徐杨说。
就这样,直到3月15日,徐杨打给了李群最后一笔钱——约150万元。此时,李群已总共欠徐杨680万元。4月份还款期限到了,徐杨催要还款,“但李群说银监会在查账,过了4月份一定还”。“之后,又说要么过了‘五一’再给我。”直到李群自首,徐杨的巨款都没能收回来。
万般无奈之下,徐杨想到了向媒体投诉,她也成为了阜阳众多李群的“债主”中唯一一个愿意公开姓名的。连日来,不断地接受采访,让徐杨自认为成了“公众人物”,“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这么回事。反正我可以拍胸脯说,我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
背后的秘密:承兑汇票的游戏
王强也是今年4月份成为李群的“猎物”的,他被借走了100多万元。“当时是李群主动找到我的,之前我并不认识她。她可能是从农行的户头上看到我有钱,才主动来找我的。”
王强说,当时他借钱给李群也想过风险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李群的职务和她的家庭背景,他还是把钱借出去了。“她总不至于为了这100多万元把整个家族的前途给毁了吧?”
作为腾达支行的负责人,李群疯狂借钱到底玩的一种怎样的游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告诉向记者,李群玩的是炒卖银行承兑汇票,“而且绝对不是李群一个人在玩,有一个团伙在操作”。
承兑汇票主要用于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类似于对企业发放短期的抵押贷款。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控制风险,银行向企业开承兑汇票时,相关企业必须缴纳百分之百的保证金。
但如果企业的信用好,承兑汇票往往可以多开,比如“30万的保证金,开100万元的承兑汇票。”
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李群的操作手法是:首先由其团伙成员注册一个商业贸易公司,然后利用这些公司的名义开具承兑汇票。承兑汇票开出之后,迅速倒卖到江浙等地。比如:30万元的保证金,开出1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再以90万元的价格卖出这些汇票。然后再借钱充当保证金,开出更多的承兑汇票,不断地循环。
承兑汇票到期时,只要有钱把保证金补充到百分百的比例,就不会有事。所以这个游戏若要一直玩下去,就必须要把雪球越滚越大,必须是用更多后续的借款来填以前的洞。“到了最后,李群实际上是两头套钱,一边向有钱的人借,另一边让买承兑汇票的买家提前付款。”
今年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复苏,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放大,这也给李群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大量放出承兑汇票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加速了游戏的终结。一旦后续巨额资金无法跟上,这种疯狂的玩法必然破产。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可能正是由于今年以来腾达支行的承兑汇票业务量极其反常地大,才引起了上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并进而引来了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