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可口可乐(中国)就巴西部分产品含苯过高可能致癌一事,向网易财经发来独家声明,解释称饮料所含苯甲酸钠(防腐剂)与维生素C的确可能产生苯,但含量非常低。
6日,巴西消协称健怡可乐中苯含量过高,苯可能产生于饮料中防腐剂山梨酸和维生素C化学作用。与巴西饮料不同,国内饮料防腐剂使用更多的是苯甲酸钠,但同样可能产生苯。7日,可口可乐(中国)回复网易财经时表示,在少数饮料中发现的微量苯,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化学作用产生,中国市场的产品未见异常。目前,国内饮料检测中对苯含量并无规定,但检测时一般参考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其中苯限量为≤10毫克/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解释,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但含量都很少。而此次巴西检测的芬达橙汁和SukitaZero中,苯含量分别为7毫克/升和20毫克/升,高于国内饮用水中苯≤10毫克/升的限量,但低于香蕉和水煮蛋中苯含量。
至于高含量苯是否影响健康,甚至致癌,陈君石表示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烤鸭皮、羊肉串致癌的证据更充分,比苯严重得多。人生活的环境里有各种各样致癌物,安全指标下就不必担心。”
饮料中含苯危害健康的争议并不是第一次,2006年芬达和美年达致癌的传闻,就曾引起市场波动。而后国家质检总局对软饮料进行专项检查,结果所有样品苯含量均未超过相关规定,都在10毫克/升以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