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重点:消费信贷
易纲在文中表示,下一阶段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同时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这意味着坚持适度宽松并不排除适度的微调”,连平解释称,从历史经验看,中央大的政策出台后至少要维持一年时间,接下来不排除央行采取公开市场和窗口指导手段进行调整。
有专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飙升的信贷多投向了政府项目和大企业,而较少流向吸纳就业较多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这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前述央行人士则认为,由于产业和区域政策的落实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央行信贷结构调整措施效果显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要全面客观看待。一方面,银行是按照商业规则放贷,他们青睐大企业是市场选择,“但资质好的小企业同样也会受银行青睐,现在各大行都在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另一方面,“大河有水小河满”,大企业贷款得到满足必然会减轻融资难问题。
“在大规模政府投资止住经济下限趋势后,应全面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以保持投资、消费稳定增长。”中信银行研究部总经理张春子表示,“经济能否真正复苏,关键在于企业和居民。”他建议接下来应在信贷结构调整和刺激消费上多下功夫。
针对信贷结构问题,易纲提出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同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记者表示,由于投资增长仅弥补了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消费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张春子表示,“发展消费信贷的关键是未来收入预期”。目前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保证就业和消费增长。而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创造条件。“真正信息透明,经营良好的小企业,银行同样是乐于贷款的”。
建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小企业贷款同样是盈利的,只要方法得当,风险是能够控制的”。 该行小企业贷款一季度同比增长18%,高于同期该行公司业务类贷款增速。自2005年以来,该行新发放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不到2%,低于整体对公贷款不良率。
易纲称,在认识到信贷快速增长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考虑信贷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目前中央第三批投资项目已经下达,而中央代地方发债也刚启动不久。连平认为,鉴于政府投资仍在持续增加,他估计二季度信贷不会明显减少。“由于银行资金充足,如果企业需求依然旺盛的话,高信贷增速可能持续到三季度。”他估计全年新增信贷量将达到7-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