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陷阱?
CBN:从操作和管理上来说,中国应该怎么做?
余永定:对于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是避免进一步落入美元陷阱,其次是尽量减少已有外汇存量可能发生的损失。
从近期来看,中国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失业增加,二是外汇储备的安全受到威胁。
应该承认,尽管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关,但中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使然。例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不必然导致中国选择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更不必然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由十年前的1000多亿美元,猛增到近2万亿美元。如果我们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在5年前就推行增长战略的转变,刺激内需、采取比较灵活的汇率制度,及早废除对于出口和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发展中国国内的商业营销网络而不是过多地依靠出口加工贸易,中国就不会这么深地陷入“美元陷阱”。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关键还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对于第一个问题,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只要我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认认真真地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振兴内需上,当前的暂时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CBN: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这是中国在根本上摆脱美元陷阱的办法。但目前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向呢?
余永定:必须承认中国的外汇储备无论从什么标准来看都是太多了。在过去我们主要强调中国不应有双顺差。双顺差意味中国在两方面出现资源错配,经常项目顺差意味着把国内消费和投资急需的资金借给富裕的外国,双顺差意味着我们一方面以高成本从外国借钱,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平均利润率在2006年是22%;另一方面又以低成本把钱借回给外国人,购买美国国债,短期国债收益率为零。
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收益率过低,而是本金是否会遭受严重损失的问题了。
因此,中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要再增加外汇储备。停止增加外汇储备并不难,停止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就解决了。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过大冲击。折中的办法是减少干预。
在仍有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我们可把顺差变为资本项目逆差,特别是对外投资。事实上,中国完全可以扩大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果直接投资无法抵消经常项目顺差,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进行并购,中国金融机构对海外进行股权、债权投资,对外发放贷款,增加对外援助,为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金融组织提供资金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再不然,我们还可以增加政府采购。
如果我们不能减少新增外汇储备流量,在存量上再做文章也无济于事。应该看到,中国每增加一美元的顺差可能意味着中国国民财富几角钱的损失,如果还要通过退税来取得这种顺差,我们的国民财富损失就更大了。说得极端点,为何不干脆用出口退税的5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出口商购买无法在海外销售的产品,分给中国老百姓呢?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保证出口商的利益,还可以减少外汇局出错的机会。
对于已有的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所能想出的办法已经不多了。否则为什么说我们已经陷入了“美元陷阱”呢?但是,虽然已晚,亡羊还需补牢。在不改变存量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改善期限结构。例如,可以增加短期国债的比重减少长期国债的比重,但我们不知道实际情况,这种工作可能早已进行。
从资产种类上看,减少政府机构债的比重可能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购买通胀保值债券(TIPS)等等。此外,如果美国不愿意或不能为我们所持国债的安全提供必要保证,我们应该减少已有的存量,虽然这样做有一定风险。
我始终认为,当美国国债需求比较旺盛的时候,恰恰是我们适当退出美国国债市场的时机。此时的退出将不会对美国国债价格造成过大的冲击。可惜的是,我们可能又错过了机会。
CBN:很多人问的一个问题是,卖了美元资产,我们可以买什么。由于糟糕的经济基本面,欧元、日元的前景现在也不被大家看好。
余永定:尽管欧元资产和日元资产也不一定是理想的替代物,但分散化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尽管在短期我们会遭受一些损失,但如果未来美元急剧贬值,我们将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从理论上说,中国应该把部分储备资产变为实物储备、对外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向IMF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及地区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以SDR计价的贷款,或购买其发售的以SDR计价的债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中国的对外债权应该尽量避免用美元计价。这样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我们提出鼓励外国机构发放熊猫债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周小川提出的用现有储备货币置换SDR和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2007年底提出的在IMF建立替代账户的主张都应该有助于中国减少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并避免因中国减持美元储备资产而导致美元储备资产价格和美元汇率的下跌。但是,IMF其他成员国是否会接受这种安排则很难说。
我不是专业人士,对于应该如何分散风险没有发言权。只是希望有关方面在实现中国储备资产的保值方面能够有更大作为。CBN摄影记者/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