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俩大坑里有20多具梅花鹿残骸
“梅花鹿可被祸害惨了!前阵子几乎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残骸。”
“梅花鹿可被祸害惨了!前阵子几乎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残骸。”今年61岁的陈祥,是保护区内动物繁育养护中心的饲养员,平日里,老陈在保护区内养鹿巡山,梅花鹿残骸也是他最先发现的。
本月8日至9日,本报记者在保护区管理人员和老陈的带领下,前往事发地探访。从保护区最外侧的养护中心出发,东行不到1000米,就在一片枯黄的草地上看见两具梅花鹿残骸。残骸仅剩白骨和破碎的皮毛,断裂的头骨、腿骨和鹿身分离,抛在一侧。
距养护中心最远处的羊圈坑后沟和后大坑是首次发现梅花鹿尸体的地方,这两个要翻过千米多高山坡才能见着的坡地极少有人前来。曾有大量幼鹿在此生活,现在却是梅花鹿残骸的集中分布地。仅两个直径约50米的相连大坑中,就散落着20多具残骸。
“座山雕”盯着幼鹿低空盘旋
一只70斤左右的小鹿不到20分钟就被吃得只剩下骨头。
“鹿是老雕吃的,我亲眼见过四次了!”老陈记得,今年1月中旬,保护区上空突然多了几只被俗称为“座山雕”的秃鹫,此后没几天,他就在离养护中心最远的山坡上,发现了两具幼小梅花鹿的尸骨。
跟随老陈巡山的两天内,在幼鹿活动区域内,记者不止一次发现三三两两的“座山雕”在仅几百米高的空中盘旋尾随,其白色鼻翼依稀可见。
“它这是想吃呢,看见咱们人多,不敢下手罢了。”老陈表示,“座山雕”怕人,也鲜少袭击大鹿,落单的幼年梅花鹿最易成其目标。
“老雕吃鹿可凶着呢,四五只在天上飞,一只突然跟箭似的冲下来,啄瞎鹿眼,张开2米多长的翅膀死死压着那鹿,其他的老雕跟着也下来一块叨。”老陈说,第一次见着梅花鹿被捕食时吓呆了,在一群1米多高的“座山雕”攻击下,一只70斤左右的小鹿不到20分钟就被吃得只剩下骨头。
现状
保护区里幼鹿仅剩十余只
离中心仅500多米远的营房后沟,原本有30多只梅花鹿,到3月底便一只不剩。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桂忠表示,梅花鹿被捕食的地方位于保护区内的动物繁育养护中心,这里3300多亩的山林四周均有围挡,不存在梅花鹿的地面天敌,因此食鹿凶手先被确认为大型猛禽,最终指向了“座山雕”。
据王桂忠介绍,保护区内曾野生放养着七八十只梅花鹿,去年9月从东北购进大鹿200余只,幼鹿四五十只,保护区内梅花鹿的数量达到300余只。目前,保护区内的梅花鹿仅剩不到150只,其中幼鹿仅剩十余只。从1月至今单被“座山雕”捕食的梅花鹿就达120余只,其中多半为幼鹿。
“梅花鹿分片成群生活,被吃得最严重的有3个群,有的群已经全没了。”动物繁育养护中心负责人赵军表示,离中心仅500多米远的营房后沟,原本有30多只梅花鹿,到3月底便一只不剩。
珍稀麋鹿幼崽受严重威胁
麋鹿能否安全生产已关系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
“4月下旬,保护区内的麋鹿就要下崽了,万万不可被秃鹫吃了啊!”除了担心梅花鹿继续被捕食外,赵军最担心的还是保护区内的麋鹿。他表示,虽然麋鹿体型较大,“座山雕”不敢轻易捕食,但4月20日左右可能诞生的麋鹿幼崽就保不准了。
“麋鹿现在不敢放养了,都赶在离人最近的麋鹿园内,每天派人去查看几遍都不放心。”赵军表示,由于秃鹫属于国家二级濒危保护野生动物,不准捕杀,即使它对梅花鹿和麋鹿造成极大威胁,管理员们也束手无策。
“我也只能每天多巡一趟山,尽量防着点老雕。”老陈说,目前,他每天上、下午各巡山一趟,每次巡山2至3小时。
“我们这里一共有5只母麋鹿,现在已经有三只能看出怀上小崽了,还有一只可能有孕,千万可得保护好。”赵军表示,2008年,保护区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联合实施了麋鹿迁地保护项目,麋鹿能否安全生产已关系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