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五星电器是江苏省“家电下乡”中首批中标企业,省内90多家门店都有出售家电下乡产品的资质。通过完全控股五星电器,百思买成为唯一一家上榜“家电下乡”流通渠道招标项目的外商独资企业,成为该政策的受益者。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这只是让百思买获得与国美、苏宁等其他本土家电连锁企业共同竞争的筹码,抢占农村市场还需要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合理果断的战略举措。
百思买能否借助五星电器的本土优势,减少隐形政策的限制还不得而知。不过,百思买对五星电器的全资控股短期内不会改变行业内国美、苏宁双寡头竞争的格局。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竞争还停留在靠规模效应获得话语权的低级阶段。目前,国美拥有门店数1300多家,苏宁也有900多家,而即使拥有了五星电器,百思买旗下的门店数也只有170多家。并且,在五星电器的14个分部中,有一半分布在江苏。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没有规模的支撑,跟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足,短期内百思买的生存状态很难产生根本性变化。
充满变数的模式
全资拥有五星电器后,百思买会不会将其变成为自己品牌的门店,这个动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自从2006年控股五星电器后,百思买并未使用五星电器品牌在华进行快速扩张。五星电器每年的新开门店数量也一直保持在20家左右。有专家认为,百思买全资收购五星电器是一次资本操作,并不代表自己的企业战略将发生改变。2001年,百思买收购加拿大家电零售巨头FutureShop,之后一直保留了这个品牌。截至2008财年,百思买在加拿大共拥有131家FutureShop门店和51家百思买门店。而五星电器新闻发言人景星也称,百思买在中国发展自有品牌的同时也一定不会放弃五星电器的品牌。
不过,刘步尘并不完全相信景星所言,他指出,如今的百思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此时全资控股五星电器后,是否会将五星电器门店全部变脸为百思买门店,还是未知数。
2009年6月,百思买首席运营官布莱恩·邓恩将接替布拉德·安德森的职务,出任百思买公司创立以来的第三任首席执行官。业界猜测认为,布莱恩很有可能发挥其在美国国内市场的特长,采取与布拉德完全不同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将“双品牌”调整为“自有品牌”。
对此,刘步尘指出,如果百思买放弃五星品牌,五星电器将丧失在二线城市的优势,包括在低端消费群体中建立的认知度,百思买在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将面临更多的阻力。他表示,不排除对两者比重进行调整,将部分五星门店改为百思买门店。
无论是继续推行“双品牌”运作,或是放弃五星电器品牌,百思买在中国的发展都将遭遇很大的压力。事实上,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百思买始终没有找准方向,而其在扩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弊端也在中国市场得以充分体现:因策略保守,行动迟缓而一再错失最佳时机。
以收购五星电器为例,到目前为止,双方并没有实现整合优势,五星电器反而被边缘化。早在2005年,五星电器的扩张速度并不亚于国美、苏宁。而被百思买收购后,五星电器扩张步伐明显放缓,失去了布局销售网络的黄金期,造成目前其只能局限在江苏和上海等华东区域市场。行业专家陆刃波也认为,维持双品牌运作的百思买似乎只关心百思买品牌的发展。今后,五星电器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也不大。被国美收购后,大中以及永乐都定位为区域连锁企业,停止了扩张的步伐,在江苏市场占优势的五星电器也可能如此。
在百思买看来,如何利用五星电器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而对失去“资本话语权”的五星电器来说,变身“外商独资”后在市场拓展方面可能遭遇百思买同样的尴尬。不仅如此,五星电器的管理机制、运营策略也可能发生改变。
虽然当年所签订的收购协议条款中,包括保持五星电器组织架构不变、运营方式不变、经营主权不变等“限制性”条款以及双方保持业务合作、市场资源共享等“磨合性”条款。但为了加快整合,对五星电器原有资源进行必要调整已是必然。此前,百思买收购FutureShop后,便迅速更换其管理团队。事实上,虽然百思买和FutureShop各有一个副总裁,但FutureShop的广告投放、商品采购以及库存策略等方面,却都是由百思买加拿大总部统一管理。
据了解,不仅仅是汪建国,五星电器四名元老中除原执行副总裁王健外其他三人将离开。汪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最担心“全盘百思买”。不过,眼下百思买自身发展受阻,五星电器虽然借机跻身世界“500强”麾下,但其未来也将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