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仔细翻听录音:当时彭博社亦在其终端系统中公布了当天该机构记者采访李德水的相关录音。
彭博社记者问李德水,4万亿的刺激计划够不够用,李德水回答说“不好说”,并让这位记者看第二天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称在这份报告中将公布一揽子计划。记者用非询问的口吻说,是新的计划吧,李德水也用非正式语气说,“对、对”。
显然,李德水并未明确回答,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包含的“一揽子计划”,是否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外的新的计划。
不过尽管当天,整个市场都“愿意”相信彭博社的这则报道,但还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3月4日给本报记者发来的评论中对中国市场抱以乐观的看法,然而她在提及有关新刺激方案时,却用上表示极度怀疑的speculation(推测或投机之义)一词,称该消息“还需要确认”,显示她对有关报道并没有十分把握。
对于政府可能将有关4万亿投资扩大,一位有着超过30年投资经验的私募基金顾问萨穆杰也表示相当怀疑,在怀疑这则传闻的真实性之余,他认为,即使真扩大至8万亿,也未必值得市场如此兴奋。
“如果说中国需要8万亿才能将经济保持在8%的增长,那是否意味着没有这些刺激方案的话,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严重停滞?”他反问道。
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新意
“3月5日大家没有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6万亿或者8万亿的新刺激计划,包括美国股市和原油期货又跌了回来。”李德水说,显然大家只相信媒体的传言,而根本没有去真正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内容,对报告中一揽子的刺激经济的措施视而不见。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是否出台新的刺激计划,要看全局和对大势的判断。二季度数据如果继续恶化,在有必要的时候,才不惜给扩张政策加码,如果经济走势“前低”之后不能“后高”,就要在安全区间内调用可用的余力来促成前低后高。而目前仍需要观望,不太可能现在就出台新的投资预算。
事实上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很多委员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新意。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看过政府工作报告后就对记者指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立意很高,将出口、就业、民生这几个问题都连在一起是正确的,因为现在下岗最多的是出口型企业,对经济下滑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问题不解决,也就谈不上民生问题的改革。
厉以宁进一步指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谈到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是以前没有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当前扩大内需有密切关系,国家财政对医疗的投入是必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国家在今后三年,对医疗改革投入8500亿元,“在目前的国家财力下,这一规模已经相当不错了。”
“全球都在关注中国经济,我们责任重大。”李德水最后说,因此,应该全面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并且广泛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