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动力
据介绍,2008年潍柴销售收入达到490亿,谭旭光希望再过三年潍柴能突破年收入千亿这个坎。
如何突破这个“坎”,潍柴布下两条战略通道。其一内部强调自主创新,以系列产品线的提升应对市场变化;其二则是通过收购实现几何数扩张。
外部方面,潍柴的一个亮点便是率先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Ⅲ发动机。谭旭光介绍,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跑优势,潍柴引进“外脑”,在欧洲和美国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潍柴现在每年开发的新产品就有几十种,新产品产值已经占到总产值的一半。
另一个原因是,继研发出蓝擎国Ⅲ发动机之后,潍柴依托业已形成的研发能力,又连续研发出国IV、国V发动机。
最让谭旭光自豪的是潍柴还利用自己的产业链优势,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对发动机、齿轮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和研发的“动力总成”产品,据介绍,拿到该“动力总成”后,整车厂只要匹配设计自己特色的驾驶室和车厢,一款新型卡车或客车就可以推向市场,研发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5。
应该说,维持潍柴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赖于其对重卡汽车市场的不断开拓,其次则是对工程机械市场的顺势切入。重卡市场潍柴的主要客户有陕西重汽、北汽福田公司、包头北方奔驰、重庆红岩、安徽华菱重型汽车、安徽江淮汽车。
谭旭光说,别人还在睡大觉的时候,潍柴已经占领了这个市场30%的份额。尤其是在去年整个市场下滑的情况下,潍柴在推土机、汽车吊、农机等配套市场的销量超过一万台。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订单看,上升趋势依然不减。”谭旭光说,潍柴在工程机械市场拥有广西柳工机械、中国龙工、山东临工、徐州工程机械和山东山工机械等稳定客户,这为其保持上升趋势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潍柴先后开发了俄罗斯,印尼,越南,南美、中东、土耳其等国际市场,借助多元化市场战略改变过分依赖欧美单一市场的处境,希望真正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2005年8月8日,潍柴以10.2亿天价拿下湘火炬,使之由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家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动力总成”提供者。销售收入则由2005年的52.8亿在三年后扩大了近10倍。
大规模购并显然是潍柴达到千亿目标的捷径。实际上金融危机不仅给潍柴带来了国际购并的机遇,国内的重组浪潮尤其是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重整也将给潍柴带来机遇。
3月4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通过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加快重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努力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培育自主品牌,强化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到2011年,全省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5万辆,总量占全国的10%。”
而在该《规划》中第一次点名提出“重点支持潍柴动力、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山东省工程机械集团的联合重组”,使潍柴动力等企业发展成为国际重型车、工程机械、船舶发动机的重要生产基地。以潍柴等企业为主体的潍坊市到2011年整车生产能力要达到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