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6日发布去年业绩利润锐减26.6%的报告后,全球最大的化妆品企业———法国欧莱雅集团次日即透露,将推出一系列低价品牌,以应对人们目前的消费行为。
分析认为,奢侈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明显,欧莱雅此举可被视为化妆品进入低价时代的一个风向标。在中国,即使价格很低的一些本土品牌也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奢侈品拖累业绩
据报道,在欧莱雅不容乐观的2008年财报发布的第二天,集团即宣布一项新的措施,将推出一系列低价的产品,但尚未透露该系列产品的详细情况。
欧莱雅中国区媒体关系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欧莱雅在中国区去年的业绩报告将在2月底到3月初对外发布。欧莱雅总裁保罗·阿贡认为,2009年的第一个季度乃至前半年,市场环境仍然将非常糟糕,但整个行业仍是活跃的。欧莱雅将关闭部分设施,加入冻结招聘、裁员的企业行列。
据悉,欧莱雅此次业绩下滑,是集团近20年来的第一次。财报披露,其第四财季的销售额增长了4.7%至46.3亿欧元。但受奢侈品部门的拖累,公司可比营收下降了0.6%。
化妆品行业专家张兵武认为,在化妆品行业,奢侈品虽然单品利润更大,但对公司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盈利,许多奢侈品都处于亏损境地。因为其投入大、成本高,销量却非常有限。他认为,欧莱雅一直以来都拥有从高端到低端的各种品牌,在金融危机下加强低端品牌,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做法。
化妆品行业一直有“口红效应”的说法。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在化妆品消费上就趋于谨慎,而口红的销量会直线上升。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使用后的效果却立竿见影。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最先舍弃的就是那些昂贵的化妆品。
国内低端化妆品面临考验
分析认为,欧莱雅此举可被认为是化妆品行业的风向标,化妆品行业可能由此进入低价位竞争时代。东莞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何启波告诉记者,在国内的低端化妆品市场,欧莱雅的美宝莲品牌早已是一枝独秀。欧莱雅加强低端品牌后,中国本土的一些小品牌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
何启波称,金融危机发展至今,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已经非常谨慎。洗发、沐浴等必需品受影响较小,而一些外延较多的护发、美发产品受影响较为明显,彩妆的下滑最为严重。
一个特别的现象是,比起奢侈品,低价位的化妆品虽然总体上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但那些价格最低的 “低端”化妆品受冲击同样非常严重。何启波说,一些最便宜的化妆品消费群体以农民工为主。当大量农民工遭遇减薪和裁员,这一群体收入的整体下降明显影响到了最低端化妆品的销售。
据介绍,外资品牌在中国化妆品行业占据垄断地位。近年来,广东、上海出现的一些本土低端化妆品企业也赢得了一小部分市场,广东以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为主,上海的企业主要生产护肤品。金融危机袭来后,最低端的产品销售大幅下滑,一些盈利能力弱、品牌知名度低的本土化妆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