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打工养全家
陈老太家只有两间上世纪80年代建的砖瓦房,合起来就30多平方米,非常阴暗破旧,边上的厨房只有一个小炉灶。每天,陈老太大部分时间都要围着炉灶转,为儿子们吃什么发愁。她说,每天她都要坐在门口,看着车来车往发呆,觉得这个家庭没有任何希望。说着,她流下了眼泪。
“父亲1990年去世后,母亲就一直照顾三个兄弟,我外出打工养活他们。”二儿子柯达文说,母亲年纪这么大了,却一点福都没享受到,实在太辛苦了。而且,母亲很久以前左脚就有问题,现在还是一瘸一拐的。而他每个月打工就几百块钱,要养老婆和孩子,只能给家里买点米。
据了解,陈老太一家四口已被纳入低保,每人每月能领到40元钱。
【回忆】
疯儿经常惹祸
住在陈老太对面的黄女士告诉记者,柯达宝以前动不动就往别人家里扔石头,沿街住户家的玻璃基本上都被砸过,有一次深夜,她家的玻璃就被砸坏了,“大家都知道他家困难,虽然有气,但都不会责怪老太太。”
村民柯先生说,前些年,村民们都要到路口接孩子放学,就是怕孩子被柯达宝误伤了。柯达文指着母亲左眼上方的一道疤痕说,那是前些年被三弟用石头砸的,缝了十几针。
村民们还说,每次柯达宝闯祸,陈老太都会一瘸一拐地到各家各户道歉。“看老太太这么可怜,谁还忍心计较呢?”“这么老了还要养3个儿子,真是太不容易了。”对陈老太的遭遇,村民们都很同情。
柯达宝经常闹事,村里不得安宁。前些年,柯老太一咬牙,先后两次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但是每个月要1000多块,没住多久,家里就承受不起了。”柯达文说,实在没办法,4年前,他亲手做了一个铁笼子,将三弟关起来,放在古厝中。
【救助】
可申请临时补助
芗城区民政局社救股韩股长表示,目前,民政局对农村困难家庭的救助,主要还是依靠低保。按照相关规定,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00元的,按不足部分补足,陈老太一家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关于治疗方面,韩股长说,确实困难的家庭,经核实后,民政部门会与精神病院协商只收最低费用,“然后民政部门再出一半,但剩下的每个月几百元对这样一个家庭还是难以承受。”
另一种渠道就是由镇、村两级向民政部门提交申请,为他们一家办理临时困难补助,“这种方式比较灵活,生活和医疗费用上都可以适当补助。”
昨日,塔尾村村支书柯海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邻居,陈老太一家的情况他很清楚,“但目前村财政也很困难,无法在经济上给她帮助。”柯海德表示,村里只要一有补助,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陈老太一家,“很多补助都会让给他们”。同时,他也表示要多让邻居关心照顾他们一家。
另外,针对民政部门的说法,柯海德说,只要柯达文想申请临时困难补助,村里会立即就给他开证明,“实在是太困难了,村里没有人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