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热点报道 >> 财经

全球金融危机究竟谁是祸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新时间:2009/2/7  ]    ★★★

    ●推卸责任对于解决问题无益     ●美次级房贷是全球危机起因

    ●美金融政策为全球埋下祸根     ●滥用了全球投资者对美信赖

    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不断向全球各个领域蔓延,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而面对危机,那些负有决策和引导责任的美国财经领导人却把造成危机的责任归咎于他国。美国前任财长保尔森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储蓄;新任财长盖特纳则指责“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试图对金融危机成因产生误导。他们这些言论,除了推卸责任外,对于客观分析危机成因、探讨走出危机对策毫无作用。客观认真地讨论危机的真正起因和真正的责任所在,才能使全球应对策略有的放矢。

    一、从主导责任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经济体,拥有美元的发钞权(目前实质上起着全球货币作用,代表全球经济的“信用”),其货币政策和货币工具的使用,对全球金融和经济起着至为关键的引导性作用。众所周知,美国的次级房贷是此次全球危机的起因,而其直接的政策因素就是其美联储长期推行的低利率和高杠杆政策,由于美国的先行政策,其他国家不得不跟随采取类似的政策,从而引发了全球长达六七年的“金融创新扩张”繁荣,但也为全球危机埋下了祸根。

    二、此次金融危机形成过程中,在“金融创新扩张”模式下,股票、债券、石油期货、房地产等等,都成为了金融衍生品而被不断地推高价格,当投资者信心丧失和后续资金难以维持时,最终必然导致崩溃的结果。发达国家极力推动金融自由化、金融投资活动全球化,使先行国家“创造”金融衍生品图利后进国家的图谋得逞,如同传销过程中的少数上家获得巨大利益、而众多的下家则被套牢的状况。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国家层面的“传销”图利模式,新兴国家由于轻信其金融资产的价值、参与其相关金融投资活动,成为了最终的接棒者而被套牢。

    三、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体系,其各个层面的债务(政府债务、企业债务、消费者债务、金融机构债务)都应限定在理性范围。而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大量发行国债)、消费者信贷消费过度扩张、金融机构以隐瞒风险的方式大量销售各种投资产品,美国成了全球的债务人,全球投资者成为了美国各种债券的风险承担者。由于全球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的乐观信赖,而美国也滥用了全球投资者的这种信赖,导致相关的投资者承受巨大的风险、遭受巨大的损益。危机过程中,债权人是最大的受损者,而相对受益的则是债务人。

    四、金融危机是经济“寒冬”的导火索,而经济“寒冬”的本质问题在于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是生产能力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从全球范围来看,相对于生产能力旺盛的需求不足表征为:全球经济所得中利润所占比重与工资收入所占比重的失调,工资收入的不足,必然引致需求不足的危机。众所周知,外国投资者之所以大量进入新兴国家,最主要的动因是新兴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低廉而可以获得高利润率。从这一点来看,就可理解发达国家居民高消费、新兴国家居民低消费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除了通过资本获利之外,还可通过他们所控制的专利或国际标准、设计的金融产品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这些都是导致新兴国家低消费的重要原因。

    五、在“金融创新扩张”模式下,汇率事实上也成为了金融衍生品。表面上汇率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但实质上是投机供需决定的。加之石油等被非理性地炒作,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和贸易产品的价格及需求,导致整个经济系统信号的紊乱。近年来,全球外汇市场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大起大落,远远超过国际贸易的波动,这就清楚地表明了汇率并非是贸易需求决定的,而是被所谓的“市场因素”和“市场方式”操纵的,美国的政策倾向也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这种活动之中了。

    上述分析表明,美国在全球危机成因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有效治理危机也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共同应对全球危机,美国找出各种借口推卸责任,既无助于美国自身走出危机,也不利于应对危机的全球协作。正确的方向只能是摒弃狭隘而过时的思维定势、以反思改造协同面对现实的全新理论逻辑来决定政策取向。(钟茂初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http://www.ppzw.com/ppzw2/default4.html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央行调查显示欧元区信贷状况日益紧...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购买信托理财产品要“三看”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