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重造品牌
回国后,郑秀康首先将原鸿盛皮鞋皮件厂更名为“长城鞋业公司”,寓意像一砖一石筑就长城一样一丝不苟地对待产品质量。
在借品牌和创品牌的选择过程中,郑秀康选择了创品牌,请人设计了一枚昂首挺胸的中年男子头像作为商标标识,随后郑秀康亲自到北京找国家工商局注册,人头形商标在当时的商标领域里还没有先例,当时负责整顿温州劣质鞋事件的国家工商局领导很支持郑秀康的品牌创意,人头像很快被批准注册。但是对于“长城”的商标,由于已有人注册在先,最终选择了“康奈”这个商标。国家工商局的有关领导说:这个人头像商标设计得很好,寓意自信、意气风发。取名“康奈”,寓意“健康发展,其奈我何”!
郑秀康开始了重塑温州鞋品牌的漫漫征程:
第一步,郑秀康投入120万搞技改,先后引进中国台湾、意大利制鞋设备,此举在温州制鞋历史上成为划时代意义的举动,标志着温州制鞋业开始告别手工业时代,向现代机械化工业时代迈进。
在具备了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初步获得成功后,郑秀康开始调整产品定位,决定生产欧版高档皮鞋,皮鞋档次与价格同步提升,在当时上海皮鞋零售价每双不足100元时,康奈高档皮鞋零售价则达到了40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这也促成提升温州鞋声誉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
1993年,康奈获得“中国十大鞋业大王”称号,陆续进入全国百货商店,代表温州制造的皮鞋重新进入全国各大商场。1994年,康奈参加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举办的真皮标志佩挂筹备会,在当时人们印象中与“假冒伪劣”几乎齐名的温州企业——康奈的到场没有引起同行们的任何注意。然而,经过专家对所有参评皮鞋在隐瞒品牌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后,康奈鞋获得了质量银奖和设计金奖。在这次会上,康奈改变了人们对温州鞋的成见。
一鼓作气走出国门
赢得的各种荣誉让郑秀康体会到翻身当家扬眉吐气的感觉,一些商场经理主动接近他,请他吃饭要求销售他的产品;许多厂家愿意出钱为“康奈”贴牌生产,甚至有人愿以1000万买下“康奈”品牌。而郑秀康不愿看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的康奈鞋。痛定思痛,1996年,郑秀康毅然决定,从批发市场退出,实施连锁专卖。在稳稳占据了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后,郑秀康开始国际市场的“探路”。他告诉记者,在国内做得再成功也不能叫国际品牌,康奈一定要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去闯一闯,去创世界知名品牌。
2001年1月18日,康奈第一家海外专卖店在世界时尚之都——法国巴黎开业,这也是中国鞋类品牌在国外开设的首家专卖店。店面不大,但是昂首的康奈商标却很醒目。
5个月后,康奈又在纽约开出了第二家专卖店,每双皮鞋定价超过了60美元,一改以往中国鞋低价位、低档次的丑小鸭形象。康奈专卖店的顾客中,“老外”与华人数量比例达到8∶2。2001年9月19日,第三家康奈海外专卖店在世界鞋都意大利开业。
随后两年时间里,康奈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开出了100多家海外专卖店,而且每个店都实现了当年赢利。
康奈破解贸易壁垒
就在康奈大踏步在国际市场展示中国自己品牌形象时,又一场火烧温州鞋事件刺痛了郑秀康的心。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的中国鞋城,约400名西班牙人聚集街头,烧毁了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的卡车和一个温州鞋商的仓库。事实上,在西班牙烧鞋事件发生前,温州鞋也曾数次海外“蒙难”: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的俄罗斯扣鞋事件,2003年冬的罗马烧鞋风波,2004年2月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温州鞋被查抄事件。
2005年,欧盟开始对中国输欧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从今年4月开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此案也成为欧盟迄今为止对华最大的一起反倾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