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整合之年
2008年奥运的到来,很多人都乐观地认为,将对国内的体育用品产业带来巨大的拉动性。不少运动品牌以此为契机,大打奥运营销牌。然而,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国内、国外市场在奥运之后,都陷入了低迷期。
“到年底再回头去看,今年国辉没有专门针对奥运,做特别大的投入和推广,反而是对的。”丁国斯认为。
事实上,2008年,国辉并没有闲下来。丁国斯说,“2008年,我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内部整合之上,包括内部组织框架、产业链、人力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
首先,是内部组织架构的大手术。在此之前,CBA标志产品是由国辉控股的另一个独立公司进行运营,而重新调整之后,CBA品牌运营中心则是纳入国辉(中国)有限公司的大框架。而且,被闲置两年的“雷速”品牌,在2008年被确定重新启用,并以此成立雷速品牌运营中心。如今,国辉则是一家集团化的公司,拥有CBA运营中心、雷速运营中心、海外事业中心、鞋材事业中心等七大事业中心。
与此同时,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上,国辉也下足了工夫。比如,今年11月,国辉借表彰优秀服装供应商之机,对CBA服装生产规范、技术规范、品质管理规范等,进行了重新要求,提出了“打造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供应链”的目标。
“就好比是盖房子打地基,一个企业的内部组织框架梳理清楚了,上、下游的环节都打通了,才可能大踏步地发展。”丁国斯说。
另一方面,2008年,国辉再度延续科技创新的路线。鞋博会期间,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合作协议;与四川大学签订了“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在产学研一体化上寻求突破。同时,国辉还成为业内首家通过“国家体育用品质量认证”申请受理的企业。
不过,虽然没有借奥运会之机进行营销传播发力。目标指向“中国篮球运动装备第一品牌”的CBA品牌,却在篮球专业赛事上下足了工夫。2008年下半年来,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总决赛,到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赛;从CBA夏季联赛到2008FIBA钻石杯洲际女子篮球赛,都活跃着“CBA运动装备”的身影。
令丁国斯最为兴奋的是,在企业把精力用在内部调整的2008年,特别是又碰到了金融风暴的波及,国辉全年的销售目标仍然按既定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