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新兴市场
格力集团董事长 朱江洪
为了应对早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我们已经在开拓中东和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以减轻对美国出口市场的依赖,希望构建较为平衡和稳健的出口市场格局。公司出口代工长单也值得期待。目前正有相当数量的变频机出口长单酝酿中,产品毛利率高,能够有效地对抗出口整体疲弱的不利形势。
观点
前景:回归“以销定产”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 罗清启
国内空调企业高库存的诱因很大程度上缘于过去两年,基础原材料价格的猛涨,让企业形成了原材料价格将不断上涨的预期,并纷纷选择“追涨”入货。同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整合动力也刺激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这些企业都希望在旺季之前把分销商的仓库塞满,占领渠道。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库存不断增大。但是,在原材料上涨周期突然结束的情况下,就会引发库存与新品的成本错位、新品成本低于老品等问题。
在原材料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回归“以销定产”的模式,不管原材料的价格,根据市场安排生产,这本来就是经济规律,也是日、韩等国家空调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同时,企业也应该熟悉国际金融环境,了解世界主要货币的动向,研判大宗产品的价格,甚至尝试利用对冲机制。目前中国整个行业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也缺乏国际视野。
记者观察
不应再用规模赌明天
空调业的库存早就不是新问题。仅仅将原因推给“环境恶劣”显然缺少点说服力。制造商们需要的也许是一场经营模式的革命。
对于极少有革命性技术突破的空调行业而言,依托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原本无可厚非。在中国经济和市场高速增长的年月,空调制造商们的规模扩张也确实相当容易。宽松的融资环境、国内丰富的低成本要素和不断扩大的海外市场让中国最终成为世界的空调制造基地。同时,在厂商合作上的中国式“创新”也鼓励了这种模式,空调厂家习惯通过“淡季贴息”、“年终返利”、“打款奖励”等奖励措施,刺激经销商淡季备货,利用社会资源分担库存风险,抢占市场。然而,当2008年宏观经济态势急剧转变,资金成了企业发展稀缺资源,渠道商也无力再承担库存风险,产能过剩的隐痛就渐渐浮出水面。
目前,下调价格可能是企业加快消化库存采用的最为普遍和明显的方式。但回归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从大规模低成本向效率驱动转变无疑才是空调制造商们摆脱库存大山根本的出路。如果不改变拿 “规模赌明天”的操作方式,中国空调企业恐怕仍难走出“城市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