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并购科龙后,为什么出现这种无法调和的局面呢?
家电观察家曾高飞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两个企业的文化无法兼容的反映,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发生激烈冲突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海信和科龙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从根本上说明,海信没法完成对科龙的救赎;而不是谁走谁留就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让局面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科龙和海信都是巨无霸型家电企业,双方的企业文化globrand.com已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是截然不同的南北两派企业文化的典型代表,都是十分强势。用一种文化去适应,甚至改造另一种文化,结果不得而知。科龙原高管认为他们代表了广东企业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而广东企业的管理水平放在全国都是领先水平,何况科龙曾经是全国企业的一面旗帜,现在零落黄泥只因时运不济,被顾雏军玩残了。海信派空降兵过来,是“派一群小学生来管理大学生”;而海信空降兵却以“救世主”的面貌出现,并不认可科龙原高管的经营管理水平,甚至认为,就是科龙原高管的经营管理,把科龙带进了今天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步。为此,双方在权力和利益分配上难以达成一致,除了权力分配上的争夺和取舍,双方在各个领域都会存在着巨大的博奕,最终的结果就是1+1<1。
周小天出场,外资背景欲在亡羊补牢
自海信入主科龙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海信科龙的管理层多次发生变化。经过王、苏二人的离职之后,海信集团先后派驻科龙的10多位高管,目前只剩下董事长汤业国、主管空调的刘文中及主管清欠和法律事务的副总裁张明等几人。可以看出,海信系也正在逐渐淡出科龙电器。
随着王、苏二人的离职,今年4月正式加盟的周小天等人则顺利上位。据海信科龙的公告显示,进入科龙之前,周小天历任西门子的制冷事业部工程师、冰箱厂研发部长等职,负责西门子冰箱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并担任国际电工协会冰箱和压缩机分委会秘书长。加盟海信科龙后,周小天担任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冰箱公司的生产和研发。
对于周小天的上位,海信科龙内部人士认为,这也体现了海信科龙进行战略调整的升级。海信科龙改变以往从海信系直接调派高管的做法,这次让从西门子加盟的周小天上位,表明海信科龙欲借其力量,把握未来家电行业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家电行业核心竞争力,将更多地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品质上。
但是业内人士却提出了质疑,海信科龙高管的多次变动,其原因就是海信系和原科龙系文化和管理体制直接较量的结果,所以此次启用周小天,欲借其外资背景,整合海信系与原科龙系的两派文化,使海信与科龙真正融为一体,从而走出现今的困境!
洪仕斌观点链接:
南、北派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源
海信、科龙都是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品牌,曾经分别都是南北的家电领军企业,但是两者天生就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众所周知,北派企业都是“强势政府,弱势市场”,而南派企业却相反,是“强势市场、弱势政府”。为此,北派的企业看起来欣欣向荣,但其都得于政府的强有力支持,部分北派企业是政府给予多少资金扶持,就产生多少回报;而南派企业却是一创建,就要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例如科龙,这个镇办企业,靠着当年潘宁的一股狠劲,带领几个工人硬敲乱打,敲打成了一个优秀的镇办企业、后来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并且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一面旗帜。虽然后来经过改制、国退民进、股东易主,但其还是瘦死骆驼比马大,科龙的管理、营销等水平还是首屈一指。而海信企业虽然拥有较大的规模,但是从管理、营销、技术等各方面,与南派企业还是有所差别的。
如果将海信、科龙这两个企业以物喻意:那么科龙是“放养动物”,一开始就要按市场规律出牌,自己寻觅食物,才能得以发展;海信算是个“圈养动物”,靠的国家给予的政策扶持;所以当海信并购科龙时,也就会产生南、北派企业文化要融为一体,但这就造成在企业真正运营上有些犯难。其原因,好比让一个“放养动物”关到圈栏里,要成为“圈养动物”,结果就会可想而知,像动物园的老虎一样,没有一点王者之气,犹如一只病猫。所以海信重组科龙不成功的根源,就是海信把科龙这种“放养动物”,用“圈养动物”的饲养方法进行饲养,所以科龙在市场没有锐气,也就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