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鞋都,温州有形形色色的制鞋企业。每家制鞋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的制鞋企业是五彩缤纷的。每经历一家企业,笔者都会发现不同的企业的色彩。康奈,给笔者的第一个印象是,严谨,规范。笔者还不曾进入康奈,便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康奈的严谨。如果没有预约,很难进入康奈工业园的大门。康奈工业园的保安不是摆设。在详细询问笔者的来意后,让笔者填一张详细的入门单,发放参观的工卡,然后,才让笔者进进康奈工业园的大门。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确实让笔者感受到康奈的严谨与规范。
贾庆林视察康奈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制鞋企业吃尽了苦头,但是,康奈却做到了国内国外,花开两枝,各有收获。在国外市场上,“高档的品质,中档的价位”的康奈鞋获得了国外消费者的喜爱。国内市场上,康奈做得有声有色,继续扩大产能的决定足以看出在不景气的环境里康奈的泰然。
在众多制鞋企业把目光转到国内的大环境下,笔者跟众多制鞋企业一样,更关注康奈是如何做好内销市场的。说起康奈经营内销市场,足可以用“历史”一词来阐述。康奈内销市场的开拓,与改革开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一、细分成品鞋市场推高档皮鞋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皮鞋消费能力严重不足,普通老百姓,以穿布鞋为主。中国的皮鞋是紧俏产品,国内控制供应,几乎谈不上皮鞋的消费结构。如果需要一双中国产的皮鞋来充充门面,只能凭票去购卖。如果想购卖外国的品牌皮鞋,需要“外汇券”来帮忙。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消费者富裕起来了,对于皮鞋的消费需求开始旺盛起来。温州的商人正是看准了中国鞋的巨大市场,先后进入制鞋行业,温州的制鞋企业如雨后春竹般冒了出来。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制鞋产业曾经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市场上的成品鞋质量没有保证,低质低价的竞争,阻碍了温州鞋的发展。
康奈动感舒适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一部分消费者开始追求高档的皮鞋,追求国外的品牌皮鞋。鞋企康奈的掌舵人——郑秀康,捉住了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化,高瞻远瞩,率先进军中国的高档皮鞋生产。从1992年起,康奈开始酝酿生产中国的高档皮鞋,1993年,康奈正式投放康奈的高档皮鞋。市场给了康奈热烈的回报。1994年康奈的高档皮鞋就可以卖到400多元人民币的天价。在沈阳,康奈的男士皮鞋更是被戏称为“结婚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