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影响力
有了自有品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增强很多。“目前我们的出口单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被吞掉了很多。”一家原本做外贸的服装企业负责人说,自有品牌能够提升抗风险能力、议价能力。如果能较早拥有自有品牌,就可以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转移市场目标。该负责人表示,当初企业就是通过转型,用自有品牌进行国内市场开拓,使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减少了风险。他预估明年该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比例将达60%%。
辉煌水暖集团总裁办主任王青海告诉记者,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内销品牌企业来说反而是有利的,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下降,比如今年年初铜材价格每吨6万多元,现在只要3万多元,加大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品牌消费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辉煌水暖在全国拥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牌,假设一个点销售一件产品,仍然可以产生很可观的业绩。罗瑞华也认为,赛琪在国内市场已经运作十多年,其运动产品定位于中高档市场,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品牌消费群体,因此,尽管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但他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年初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品牌消费已成为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流,有6.5成的市场购买力投向名优品牌。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销量前十位的消费品市场份额构成中,国产品牌充分显示本土化优势,占据67.74%。这一趋势必然继续推动品牌消费的快速稳定增长。
提升市场反应力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服装标委会年会暨《男西服、大衣》、《西裤》等国家标准审定会上,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正在考验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
林聪颖认为,在不利的环境下,企业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并注重质量提升和创新,企业标准等经验的分享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提升。“困难是整个行业要共同面对的,每家企业对行业的未来发展都要负起责任,沟通交流、分享标准,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专业人士认为,面对当下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企业首先应加强产品升级、渠道建设、资本运作和国际化发展,才能在危机中找到机会,参与标准审定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企业洗牌犹如鲤鱼跳龙门,最根本的就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有没有话语权。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才能在风浪中自如应对。”日前,晋江市有关领导在调研部分民营企业时指出,危机即转机,政府既要和企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企业也要坚定信心,转型升级谋求主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我市许多企业纷纷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以及合理调整库存、优选客户群、打造内销网络等方式,尽量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有的企业甚至从其他地区关闭的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业界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变化的时代,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具备变革能力,直接决定企业命运。中国企业家必须突破原有模式,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应变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