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面前,不少企业经受重创,一时陷入困境,然而,另有一部分企业却从危机中找到了机会,实现了产能、产值的增长,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企业?它们又是凭借什么经受住了危机考验——
金融风暴突袭,一夜之间,愁云惨雾当空,面对汇率不稳、国际市场需求紧缩等不利因素,不少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危机频生,甚至濒临倒闭。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泉州不少企业却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他们凭借健康的资金链、成熟的品牌形象、快速的反应能力等企业基础,稳扎稳打,从“逆境”中突围,在危机中获得了良性发展。
这些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乐观心态面对危机:“经济危机既然已经出现,就该摆正心态积极应对,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这场危机导致许多行业发生大的洗牌或者结构性调整,虽然一些企业不可避免地将永久消失,但就全局而言,这对市场的规范发展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建立良性资金链
去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员工资增长等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停产关门成了不少依靠手工生产的小型企业逃不脱的命运,而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造成更多中小企业暂时停产或走向倒闭。
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国内鞋服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来自银行、代理商和材料商的各种压力使部分企业举步维艰。“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但洗牌只会洗掉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对良性发展的企业来说,危机正是崛起的好机会。”晋江一家品牌鞋企老总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健康良性的资金流、物流,是品牌企业的优势,尤其是在洗牌转型的大前提下越发有利,“生意是不好做,但更多的代理商想做我们的牌子,因为我们公司拥有健康良性的资金流,为企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石狮赛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罗瑞华总监告诉记者,今年赛琪在全国新增400个销售分店,最近业务很忙,比去年同期有增无减。他说,赛琪能够在危机面前稳定发展,除了因为前期的市场布局、招商、产品研发和员工素质提升等工作准备充分以外,很关键的一点是今年的库存量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了资金的正常周转。
实际上,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就是由于一时资金链断裂,导致倒闭、沉沦的。据权威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已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倒闭数量更是超过1万,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有关调查显示,导致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就是间接融资难。
专家分析指出,在前几年的经济过热期,一些企业为追求规模化,盲目扩张,大肆多元化经营,特别是在房地产、矿产资源、证券资产等产业领域“深入潜水”,导致主辅业发展方向不明,大量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其间的过度举债让企业“消化不良”,最终于信贷紧缩之下发生资金链崩溃。
为此,业界专家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家企业必须摒弃原有粗放型经济消费模式,加强企业前期投入预算与现金流储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拓融资渠道,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形成良性资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