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94年的辽宁东江集团,是专门从事数据及其相关读写机具及软件系统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1995-1997年,共创产值8亿元,利税2.8亿元。从1996年开始,东江集团先后实施了IC卡机动车驾驶管理系统、IC卡工商管理系统及机关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等项目,集团为此下了很大赌注,先后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从国外购买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多个项目在运转初期尚为顺利。但就在去年,辽宁省政府下发的减轻企业负担的文件中认定用于处理交通违章罚款的IC卡是一种增加负担的行为,被列为取消和降低费用范围。始料不及的政策突变令东江集团措手不及而一下子陷入被动,到目前为止,该项目收回的资金只够保本,大赚一把的初衷成为泡影。
与东江集团相比,沈阳先达集团则是吃了"摊子太大"的亏。本来先达集团的主导产品具有相当的影响力,4年前企业主业创造的利润在3000万元左右。但随后开展的多种经营使企业的支出猛增,造成资金分散,而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却在减少。到1997年,该集团的主业销售额下降至1.2亿元,去年又降到1亿元。
而沈阳飞龙集团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则是缘于管理上的漏洞,并使之从国内保健品行业"老大"位置后退。1989年,总裁姜伟造"飞燕"减肥茶起家,在以后的1993、1994年,飞龙集团连续2年利润超2亿元,并逐渐发展成了以延生护宝液为主,包括医药、保健、美容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发展速度一度居全国同行之首。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底,保健品市场迅速滑坡。自1995年以来,飞龙集团每年的平均利润仅有1000-2000万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猛然降低。姜伟在痛陈飞龙20大失误时,特别强调的一条是管理出了问题。
曾担任飞龙集团要职的吴锋认为,企业在管理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营销方面。发展顶峰期间,仅在200万人口以上地区,飞龙就设有38个分公司;200万人口以下的地区设办事处20个;营销人员最多时竞逾干人。疏于管理的营销队伍灰色收入渐多,造成大量的企业资产流失;分公司经理坐的车最差的也是"奥迪"。极度铺张下,维持正常运转的分公司只有3至5个。
虽然败因各不相同,但这3家企业共同的失误却显而易见--虽然号称生产高科技产品,但却对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均显不够重视,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明显偏少,企业发展的后劲也因此受到限制。东江集团现在仍未有技术开发中心,专业人员只有40余人;而飞龙集团除了在1992年向社会严格招聘营销人才外,从未对人才结构进行过战略性设计。
对于东江、先达、飞龙三家企业的由盛而衰,有关人士指出,它们的陨落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有待完善,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前要充分论证,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身一定要摆脱单纯依赖政府行为的作用,摆脱家庭式管理方式的束缚,不盲目上项目,找准市场脉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