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布局、本地采购,这是晋江众多体育品牌与国内一些品牌的显著不同。曾经在联想供职长达八年的安踏副总裁张涛是晋江系企业中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职业经理人,他引用了长江商学院教授项兵的一个观点: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布局应是“链条对链条”,即固守原有的制造环节,同时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进军,从而提升对整个产业的议价能力。
这种议价能力让安踏、鸿星尔克等知名企业有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应对身边的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和加工商,这显然是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全球性公司所不能企及的,因为后者的供应链遍布全球,虽然代工能力都很强,可一旦遭受越南式的金融危机,脆弱性就会立即显现,而这又回到一个最原始的问题:生产制造环节该不该外包?
张涛的回答多少有些“含蓄”,他为本刊记者引用了汉默斯(Richard Hames)在《全球化领导的五项素质》中的一段话:一些人认为,全球化策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外包。运作一家跨国公司不可能这么简单,并且这也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外包是通过将非核心项目交由第三方处理来节约成本,而审核第三方的唯一标准则是:省钱。特别是在竞争市场上,外包是一个简陋的不让人满意的工具。
学李宁 开发“民族性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正在成为自主品牌与国人构建良好关系的重要纽带,而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可获得产品的高溢价,徐阳说:“安踏在营销上加强建设了品牌‘民族性’资源。”
近年来安踏先后倾力赞助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中国排球联赛、排球锦标赛、排球大奖赛以及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赛事,这些赞助为安踏赢得了“中国联赛发动机”的美誉。
这些投入提升了安踏的形象,对“民族资源”开发来讲尤其有利。据安踏香港上市公司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安踏已经完成1300万双运动鞋和2110万套运动服装,其中服装产品的销售量接近2007年全年的销售量。
安踏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志忠表示,未来安踏将在功能性体育用品、儿童体育用品和时尚体育用品市场加大投入,保证利润增长。受此提振,摩根士丹利预计安踏在今年第三及第四季订单仍可按年增加50%及80%,继续支持盈利表现。
安踏的竞争对手李宁公司正依靠大规模的品牌推广来扩大领先优势。该公司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赞助的四只中国代表队多次夺得金牌,大大提高了李宁在中国的人气。高额的推广费用,加上品牌的奥运效应,无疑给安踏带来压力。
在难以用常规手段超越对手的背景下,安踏希望以细分策略开拓市场,以发挥供应链优势。有消息称,安踏正在配合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委员会完善国内运动服标准体系,力争通过标准化、技术化的优势在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