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公共事务及传讯总监李小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北京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可口可乐从北京奥运会的获益已经超过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将为奥运场馆提供2400万瓶饮料以及6000多台绿色环保冰箱。
民族企业看重长久效应
在这次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队伍中,民族企业也不甘示弱。包括大众汽车、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阿迪达斯等“2008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赞助门槛近3亿元人民币;伊利、海尔、青岛啤酒、恒源祥等“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起步价为1.3亿元人民币;长城葡萄酒、金龙鱼等“2008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门槛费为4100万元人民币;奥康皮具、立白等奥运会普通供应商的入选门槛为1600万元人民币。
作为奥运会TOP赞助商,联想集团为北京奥运会的投入超过了10个亿。联想集团笔记本营销总经理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告诉记者,联想作为奥运赞助商,也获得非常大的收益。据了解,在签约奥运以后,联想的品牌的美誉度提升了15%,知晓度提升了19%。
奥运经济专家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卢东斌教授比较看好联想。“借机奥运实现国际化梦想,联想在本土企业当中是比较典型的。”
据了解,在常规年份,联想品牌美誉度的增幅约为20%。而借力北京奥运会展开营销,联想确实获得了较好的回报,2007-2008年间品牌美誉度增幅达到54.79%,成为了少数的几个成功者之一
而思念食品、统一方便面、立白、柯达、千喜鹤等11家企业的奥运营销效果,却被研究人士判定为只相当于常规效果。多达25家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增幅在5%以下。
对此,广州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告诉记者,奥运营销是一个品牌提升的过程,不是马上就能看出效果的,而是一个企业的长期投资。他认为:“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和文化盛会,也是企业全面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最好平台。”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也表示,奥运营销的投入是一个长远工程,单纯利用一次奥运平台实现盈利可能性不大,企业应该抓住后奥运机会,探索国际化道路。
http://cn.ppzw.com/Article_Class2_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