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除详写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11人外,还在开篇中对林则徐、魏源、徐继畬、郭嵩焘等4人进行过一番简略的叙述。这些人物涉及宗教、哲学、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军事、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通过对他们的叙写,映照了中华文明逐渐走出几千年自成一体的封闭怪圈,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艰难历程,就此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史的斑斓图景。
本书与我叙写中国古代历史的另一部作品《历史的刀锋》在体例上一脉相承。
还原七情六欲的
真实的“人”
记者:本书有一句导读称“为近代人物正名正身”,您在书中为哪些人物“正名正身”?以哪种方式来表现?为什么要为他们“正名正身”?
曾纪鑫:所谓“正名正身”,就是去掉“神化”或“鬼化”的外衣,将这些人物还原为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比如对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就有一种“神化”的倾向,而郭嵩焘、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则又被“妖魔化”、“鬼化”了。“正名正身”的手段,就是“还原”,充分利用现有的近代史资料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用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客观公正,不被某种情绪、某一观点所左右,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
为什么要为这些人物“正名正身”?因为近代历史人物大多被漫画化、脸谱化了,不是被拔高,就是被矮化。出现这种情形,除政治的利用与宣传的需要外,实与近代所面临的任务有关,一方面要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另一方面又要除旧布新改变原有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摆脱羸弱与困境。于是,抵抗侵略、维护主权的人物通常被推崇为道德与理想的楷模,而改革旧传统、旧观念、旧道德,以开放的姿态学习西方文化的历史人物则受到误解谩骂与猛烈攻击,被贴上“汉奸”“买办”“卖国贼”之类的标签。
用文化历史散文的手法
创作
记者:您被称为“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什么是“文化历史散文”?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特点?该书也是以文化历史散文的方式来写的吗?
曾纪鑫:文化历史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体,顾名思义,这一文体包含有文化、历史、散文三方面的要素,历史是其内容,文化是一种视野与胸怀,散文则是其表现形式。简而言之,文化历史散文就是用优美的散文笔调,站在大文化的角度,叙写波澜壮阔的历史。真正的文化历史散文必须选材严谨,内容厚实,视野广阔,感悟独特,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可读性强,具备雅俗共赏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