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为近代历史人物正名正身

为近代历史人物正名正身

作者:     转贴自:海峡都市报社    点击数:3536


  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部以文化历史散文为体裁创作而成的《千古大变局》。本书以影响近代中国的关键人物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为载体,兼及林则徐、魏源、徐继畬、郭嵩焘等人,叙述国门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进攻下被迫打开,历经血与火的碰撞,中华文明逐渐走出几千年自成一体的封闭怪圈,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艰难历程,从而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多侧面乃至全方位的探究与反思。

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该书作者曾纪鑫称,他是在“为中国历史去魅去惑,为近代人物正名正身”。而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泳这样评价:“他的文化历史散文偏重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现代认识与评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富有当代作家的人文情怀,是中国近年来散文写作最重要的收获。”


  本期《阅读周刊》联系到《千古大变局》的作者曾纪鑫,并对其进行了专访,由他来告诉读者,他为什么要“为近代历史人物正名正身”?又是如何做到的?

  以人物为载体
  剖析历史

  记者:影响近代中国的人物很多,您如何从中选出11个关键人物?换句话说,您认为的“关键人物”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曾纪鑫:中国近代史虽然只有七八十年光阴,但涌现出来的重要人物的确很多,可谓繁若群星。随便一举,即可列出四五十位。我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站在21世纪的今天,以人物为载体,对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进行新的剖析与解读,进行多侧面乃至全方位的探究与反思。因此,选取的人物必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具有典型性。也就是说,在这些关键人物身上,可以折射出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转变。


 

[NextPage]

  其实,我除详写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11人外,还在开篇中对林则徐、魏源、徐继畬、郭嵩焘等4人进行过一番简略的叙述。这些人物涉及宗教、哲学、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军事、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通过对他们的叙写,映照了中华文明逐渐走出几千年自成一体的封闭怪圈,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艰难历程,就此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史的斑斓图景。


  本书与我叙写中国古代历史的另一部作品《历史的刀锋》在体例上一脉相承。

  还原七情六欲的
  真实的“人”

  记者:本书有一句导读称“为近代人物正名正身”,您在书中为哪些人物“正名正身”?以哪种方式来表现?为什么要为他们“正名正身”?


  曾纪鑫:所谓“正名正身”,就是去掉“神化”或“鬼化”的外衣,将这些人物还原为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比如对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就有一种“神化”的倾向,而郭嵩焘、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则又被“妖魔化”、“鬼化”了。“正名正身”的手段,就是“还原”,充分利用现有的近代史资料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用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客观公正,不被某种情绪、某一观点所左右,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


  为什么要为这些人物“正名正身”?因为近代历史人物大多被漫画化、脸谱化了,不是被拔高,就是被矮化。出现这种情形,除政治的利用与宣传的需要外,实与近代所面临的任务有关,一方面要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另一方面又要除旧布新改变原有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摆脱羸弱与困境。于是,抵抗侵略、维护主权的人物通常被推崇为道德与理想的楷模,而改革旧传统、旧观念、旧道德,以开放的姿态学习西方文化的历史人物则受到误解谩骂与猛烈攻击,被贴上“汉奸”“买办”“卖国贼”之类的标签。

  用文化历史散文的手法
  创作

  记者:您被称为“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什么是“文化历史散文”?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特点?该书也是以文化历史散文的方式来写的吗?

  曾纪鑫:文化历史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体,顾名思义,这一文体包含有文化、历史、散文三方面的要素,历史是其内容,文化是一种视野与胸怀,散文则是其表现形式。简而言之,文化历史散文就是用优美的散文笔调,站在大文化的角度,叙写波澜壮阔的历史。真正的文化历史散文必须选材严谨,内容厚实,视野广阔,感悟独特,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可读性强,具备雅俗共赏的品格。

 

[NextPage]

  本书即运用这一体裁形式创作而成。

  记者:近年来流行“读史”,您认为读者在历史类图书的阅读方面该如何选择?


  曾纪鑫:中国有“一窝蜂”的传统,“读史”流行,出版界便“跟风”而进,历史类图书大量涌进市场,免不了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因此,挑选一本好书对读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以为以下几类读史类图书值得读者关注:一是史学家利用新近解密的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后撰写的作品,如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新近开放的蒋介石日记进行解读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二是外国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性作品,他们的视点常给我们以新鲜独特的感受;三是历史人物的自传或回忆录,能让读者了解不少事实与真相;四是用全新的视角剖析解读历史的文化历史散文;五是有定评的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一句话,它们应具备真实而丰富的历史知识,让读者获得一定的思想启迪。那些戏说恶搞,美化专制集权与封建帝王的历史图书,对读者则是一种误导与伤害。

  闽南图书市场
  空间广阔

  记者:作为引入闽南的重点人才,您对闽南的图书市场和闽南人的阅读水平作何评价?


  曾纪鑫:我是2003年来到闽南的,这5年多的时间里,觉得图书市场有所萎缩,主要是一些个体书店难以为继,纷纷关门大吉。这可能与网络阅读、网络书店的分流,纸张、书价乃至物价上涨,利润微薄等原因有关。


  闽南呈开放态势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视教育、“爱拼就会赢”的传统,决定着民众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与较高的阅读水准。在个体书店“退场”的同时,闽南图书市场仍有着可拓展的广阔空间,国营书店及仍在坚持的民营书店,常常是人潮涌动,每当我逛书店见到这样的情形,心中便涌出一股由衷的欣慰。我以为,阅读不仅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向上的动力,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

  曾纪鑫,1963年生于湖北公安,1990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干部、编剧、专业作家,2003年作为重点人才引入厦门市工作,现为《厦门文艺》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专著近20部,近年在海峡两岸出版、再版的主要作品有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长篇小说《楚庄纪事》、《风流的驼哥》、《幸福的幽门》,文化论著《没有终点的涅槃》,个人选集《历史的可能与限度》等,享有实力派作家、学者型作家之称。

 

http://www.ppzw.com/hy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