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信Anyview战略启动发布会上,记者获悉,“Anyview”将正式作为“Hisense”旗下的高端平板电视副品牌使用。与此同时,全新设计的“Anyview”标识也正式发布。
海信是继厦华后,在液晶领域推出子品牌的第二家国内企业,体现本土品牌更加注重打造品牌的意识。青岛海信总经理刘洪新也表示,“Anyview”的作用在于提升海信品牌价值。不过,此前厦华也曾经宣布斥资亿元推广其高端品牌“Prima”,但最终收效甚微,子品牌的拉动力如何仍有待观察。
推出全新品牌标识
记者获悉,海信Anyview战略的核心是:“畅享美好生活”。刘洪新认为,用海信优良的多媒体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完美的生活体验是“Anyview”的品牌内涵。
海信宣布,从现在起“Anyview”将正式作为“Hisense”旗下的高端平板电视副品牌使用,并对外发布了全新设计的“Anyview”标识。记者获悉,未来代表海信高端的产品如LED背光源液晶、超薄系列产品将会使用这一子品牌,用以区分“Hisense”品牌。
此前,外资品牌纷纷采用这一战略进攻国内液晶市场。如索尼以BRAVIA、松下VIERA、夏普AQUOS、飞利浦AUREA等等,外资这些子品牌,也为推动品牌往更高端走奠定基础。
刘洪新认为,实施这样的品牌战略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价值,为未来发展创造空间,短期内提升彩电的销售规模,而长期则是为了拉升品牌价值。海信Anyview高端平板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牢牢抓住未来3年平板电视将取代CRT这个重大机遇,把海信平板电视的质量、技术、性能和品牌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二是紧紧把握多媒体产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升级趋势,实现从内容、传输到播放的全程高清。作为海信实施Anyview高端平板战略的第一步,海信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的42英寸LED液晶电视。
弥补品牌拉动力不足
“从2006年开始,外资品牌发动了不下15次价格大战,他们能够取胜,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牌而不在于产品本身”,一彩电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国产品牌在应用技术创新上已经超越外资品牌,但却一直无法树立高端的形象,从而造成在竞争中的被动状态。
因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家电行业专家陆刃波认为,本土品牌“恶补”品牌不足,主要是在2006年外资启动的这场价格大战当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曾经有一个笑话,索尼在2005年下半年才推出液晶电视,但在2005年上半年一个机构的调查中,索尼却以第一的地位“登上”液晶品牌首位。奥维营销咨询公司研究总监盛哲认为,由于品牌拉动力的原因,外资价格“跳水”的同时,极大地刺激了销售。
海信力推子品牌意味着希望通过创新,拉近与外资品牌的距离。不过,这种模式国内彩电企业厦华此前曾做过尝试。作为中国平板电视一线龙头品牌的厦华电子宣布,2007年将斥资亿元力推高端品牌“Prima”,抢位高端平板市场。但最后,由于厦华出现巨亏以及种种原因,最终这一品牌策略并未得以有效推广。
因此,也有专家认为,外资相比本土品牌,其子品牌可以依靠其强大的母品牌(如BRAVIA依靠索尼的力量家喻户晓)进行传播,但本土品牌自身拉动力不足,再打造一个品牌投入不会小,因此子品牌能产生的作用有待观察,甚至有可能出现分散品牌资源的情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