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问题,都是建立市场公信力的核心所在。
目前,按照国家标准,一瓶标注XX年的“年份酒”在配料表上和其他酒一样,只标注水、高粱、小麦等原料,并没有标明整体是XX年窖藏的酒,还是含有XX年酒的成分,当然具体含量没有一家酒厂愿意标出。
事实上,除了一些在渠道中各经销商中的库存酒是包装好的成品酒之外,也没有哪家酒企愿意把酒包装好了之后放在储藏室内储藏XX年之后再上市。目前企业通常的做法是以储藏XX年的陈酒为基酒进行勾调成品的年份酒,也就是现在消费者普遍反映的年份酒中新酒的味道太浓的原因所在。因为储藏陈年基酒只需大型的储酒罐或者陶土酒缸(通常是半吨至一吨容量)即可,而无须酒瓶等系列标配包装,因此,其成本相对于储藏完整的成品包装酒要小得多。
二、是酒业对于鉴定实验的认可。
如果说普通消费者是非专业人士的心态以从众心态消费跟风,那么,对于众多的白酒专企业,剑南春此法如何服众呢?据笔者对全国50家知名白酒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年份酒产品,包括一些贴牌的产品,只是在表述时间的方法上略有差别而已。
目前,在表述年份的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如水井坊、国窖1573及五粮液明窖、安徽的百年迎驾和百年皖酒等以历史时间文化为概念的年份酒,只是差点没说是几百年的窖藏而已。
二是如高炉家1988、沙河王1949等以纪念概念为主的提示型年份酒,其名义上是在说纪念,实质上是在打年份酒的擦边球说窖藏的时间。
三是目前白酒业主流的年份酒标示方法,如五粮液15年年份酒、泸州老窖封坛年份酒等,这也是目前酒业为之关注的核心所在。
对于剑南春的如此欲代表行业的检测标准的权威性由什么决定呢?是一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决定的吗?犹如茅台当年的绝对护肝论一样高调赚足媒体和公众的眼光?
此外,对于茅台和五粮液以及生产高端年份酒的一线名牌企业认同吗?剑南春能把它们的年份酒的检测结果做一个测试和公布吗?如50年茅台、15年五粮液、泸州老窖18年封坛年份酒。
三、如何解释100%?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100%就是整瓶中的每一滴都是15年的年份。但是,我们深知企业所做的一切只有让让接受才是有效,那么,消费者会这么理解其中的每一滴的足额年份吗?
对于剑南春的100%年份酒,对于这个“100%”的概念,笔者试着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是否如其实验中所说的那样每一滴都是100%的15年?即整瓶酒都是勾调好放置15年后才装瓶的。那么,保存了15年之久的酒的酒精度数还是原来那个度数吗?就没有一点挥发吗?剑南春又是如何在不加入任何其它勾调物质的情况下把基酒从70多度调至52度的呢?
因为,按照剑南春实验说明所指,其实验的年份酒体应该是整瓶的成品年份酒,其新品15年52度的年份酒就应该是15年前勾调好的,而至如今才装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