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汽车消费业务50%
据了解,在美、日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贷款购车的用户比例达到80%左右。汽车金融是汽车企业促进整车销售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据新华信的统计数据,2007年,7家在华开展业务的中外合资汽车金融公司业务量增长超过50%,与利润日趋微薄的整车相比,汽车金融公司无疑成为了汽车公司利益来源的一块宝藏。在高额利润率的诱惑下,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体突围,以华晨、奇瑞为代表的企业早已开始准备涉足汽车金融市场,希望通过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带动企业利润增长。
“汽车金融公司的成立将给一直处于资金紧张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丰富其营销手段,”孟然认为,“一般情况下,国际上汽车消费业务有50%与汽车金融有关,照此计算,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金融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长可超过亿元。”
仍需政策松绑
我国的汽车金融业务以汽车贷款为主,目前国内采取贷款购车的用户仅占10%左右。而在5年前,国内的汽车贷款业务曾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顶峰。据新华信咨询公司的报告数据,2003年随着私家车销售增多,当年新增汽车贷款800亿元。
2003年以后,由于不良贷款的大量出现以及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我国汽车贷款业务迅速萎缩。直至2004年8月,我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国际各大汽车金融公司纷纷进入,使我国汽车贷款业务又获得了新生机。
尽管国内的汽车金融服务增长空间很大,但实际经营情况却是喜忧参半。一部分原因是受银监会对汽车金融公司一些经营方面的限制。
今年1月,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由中国银监会正式颁布实施。新《办法》提高了对出资人综合经济指标量化标准,将非金融机构出资人的资产规模要求从原来的40亿元提高至80亿元,营业收入从20亿元提高至50亿元。
一位合资汽车金融公司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汽车金融公司有强大的股东,在需要的时候股东会支持,另外,我们和多家银行都有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各家银行都给我们一定数量的授信,所以经营前期不会发生资金问题。”
汽车金融公司盈利也是一个难点。业内普遍认为,汽车销售和消费者贷款的比例达到25%是汽车金融业务的一个拐点,只有企业销售达到一定量,客户达到一定量的金融公司才有可能盈利。
成熟需8年至10年
对于消费者来说,自主品牌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带来的最大实惠,就是可以提供自主品牌的贷款购车服务。新华信的调查显示,不仅多数被访者愿意贷款购买自主品牌汽车,更有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因为自主品牌推出的贷款购车服务而选择购买自主品牌汽车。
但是乐观情绪并不能缩短漫长的市场发育期。
一位李姓资深汽车分析师说:“我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经营还处于导入期。我预计,从现在开始8年到10年的时间可以度过这个导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