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购战博弈
“集团高层过去两天一直在闭门讨论,关键是讨论竞购的利弊得失和方法。”海尔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海尔对GE家电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这次收购事关重大,并将面对很多竞争对手。
按高盛的说法,包括博世-西门子、韩国三星、LG电子,甚至一些私募基金,以及GE家电此前墨西哥的一家合作伙伴都可能提出的报价。
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还没有得到总部是否会参与GE家电竞购的通知,不过公司与GE一直有着密切合作。”
目前,在全球白电六强中,惠而浦、伊莱克斯、博世-西门子、LG电子、海尔集团和三星电子的销售规模相差不大,但惠而浦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0%,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再收购占有率超过15%的GE家电,惠而浦不仅可能面临新的反垄断调查,而且GE与惠而浦的产品高度重合也无法形成新的协同效益。
对于在美国市场目前占有率都在10%以下的几家公司,收购了GE家电就意味着成为美国白电市场的第二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剩余5家公司对GE家电的争夺无疑将无比激烈。
陈刚表示,海尔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必须提前摸清潜在对手的意图,或者模仿惠而浦收购美泰克时的策略,在其他几家斗得头破血流后,再突然抬高价码杀入。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6月开始,海尔集团展开了为期1000天的新一轮流程创新,并引进大批“外脑”,包括IBM前亚太区副总裁王嘉陵、惠普前高管陈广乾、SAP(中国)前副总裁展舸,这些“外脑”中,很多人有着资本并购经验。
按海尔集团的规划,到2010年流程创新结束后,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将从2007年的170亿美元上升到600亿美元,考虑到汇率变化将上升3倍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依靠海尔现有业务的增长显然难以做到,从2005年开始,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增长率只有3%-5%,于是,抓住机会进行跨国并购成为自然的选择。
对海尔集团来说,其还可能面临美国国内反华势力的干扰,除联想成功收购IBM电脑业务外,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泰克都曾因为这些政治因素而功败垂成。
此外,除了国外潜在的竞争对手,海尔在国内也有长虹等强大竞争对手。2007年4月,GE消费及工业产品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曾到访长虹;今年4月,GE更是宣布与长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GE初步与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就携手面向海外市场,共同开发家电环保材料达成基本意向,并就产品互供展开合作。
不过,长虹目前全力进军等离子屏后,其资金现状难以支撑后续的GE家电并购。这样一来,海尔潜在对手依然将集中在韩国和欧洲的白电企业。
对欧洲和韩国几家白电巨头而言,其都已初步完成全球产业布局,而且拥有白电核心技术,在技术方面,海尔处于下风,业内人士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收购或控股了GE白电,就意味着将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专利,为此,海尔这次很有可能会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