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再出手
对希望进军美国市场的国外家电制造商而言,GE家电在美国市场的强势占有率,使得GE的出售计划极具诱惑。
与此同时,围绕GE家电的这场竞购,激烈程度也将远远大于2005年的美泰克争夺。当时,海尔集团联手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NYSE:BX),共同提出要约收购报价,不过最终惠而浦以27亿美元胜出。
美泰克竞购失败后,海尔集团曾给本报记者发来邮件称,“海尔矢志不渝的目标是创世界名牌,海尔必须在世界各地创造当地消费者满意度的最大化。针对美泰克收购事件的关注和最终决定,都是基于这一原则做出的积极探索与研究。”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表示,当初以为收购了美泰克就可以超越惠而浦成为全球最大的白电制造商,“但惠而浦却最终胜出,我们只能再寻找新的机会”。
此后几年,海尔曾屡次尝试进行跨国并购。2006年,为进入韩国市场,海尔曾与印度公司竞购韩国的大宇电子,也曾接触了韩国的电脑品牌三宝电脑,但这些努力最终没能成功,直到2007年初才成功收购了三洋的泰国冰箱工厂。然而,在海尔急于寻求突破的美国市场,其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机会。
这次GE家电的出售让海尔兴奋不已,海尔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上周得到GE家电出售的消息前,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等就曾与GE工业集团的高层有过初步接触,4月初海尔洗衣机事业本部甚至与GE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且双方的合作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那么,海尔集团这次是否会像2005年那次并购一样率先出手?
海尔集团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海尔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170亿美元),与主要竞争对手惠而浦的190亿美元还有一定差距,但在美国市场,海尔的销售只有10亿美元左右,如果收购了GE家电,海尔在美国市场上将有望超越惠而浦,海尔也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因此,海尔对GE家电业务有着浓厚兴趣。”
调查机构EUROMONITOR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白电制造商中,海尔营业额排名第四,品牌销量排名第二。目前,海尔集团3/4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市场,这样的收入格局与真正的跨国公司有着相当的差距,如果收购GE家电,其内外销售比例有望趋于平衡。
不过,50亿-80亿美元的价格,对海尔集团来说,显然有些吃不消。2007年,海尔集团净利润20多亿元,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总和只有30多亿元,虽然其投资拥有长江证券16.4%的股权价值一度曾突破100亿元(目前80亿元),但要套现至少需三年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尔要想竞购GE家电,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对象显得至关重要。
三年前竞购美泰克时,海尔找到了黑石,当时正是私募最火暴的时期。如今,在次贷危机打击下,很多私募都遭受重创。黑石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从2007年同期的11.3亿美元变为净亏损2.51亿美元,海尔要想再次联手黑石,难度无疑将加大。
不过,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则表示,“由于中投是黑石的重要股东,而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进行跨国并购也是中投最初成立时的任务之一,加上海尔的国际化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楷模,在这样的情况,海尔与黑石的再次携手可能性很大。”
按伊梅尔特的说法,GE希望通过找到正确的战略解决方案,使这个伟大的部门再现辉煌,这一方案应该使家电部门在全球市场更具影响力,投资也必须更有竞争效率。由此可见,GE也并没有完全退出家电业务的打算,
于是业内推测,在任何可能达成的交易中,GE都可能保留在家电子公司中的部分股份,因此,GE家电业务的出售价格弹性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