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面料的选择和缝制工艺的难度。为了了解运动员真实比赛中对服装的差异情况,伍宝莲曾经数次前往国家跳水队和体操队体验运动员的生活。
起初伍宝莲想用浅色系,但是在观察完跳水比赛之后,她放弃了原有的选择,而改用黄和红。因为浅色跳水服入水之后在灯光照射下会显得比较白透,容易走光。伍是细节完美主义者,为了增加排水速度,设计师特地在运动员胯部运用了排水桥,增加排水,这排外观类似于拉链的沟槽可以迅速将水排出。她甚至为缝制衣服的针线颜色都做了特别设计。在所有设计方案中,位于运动员胸前的抽象“L”型荧光带则清晰地表明了,这些设计均延伸至李宁的谱系。
为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设计团队还为这些图案特别增加了着色工艺,将以往的热烫工艺更改为绣标工艺,这样效果看起来会更亮。衣服的拉链则采用了特制的金属环形设计,拉链头的设计很容易让人想起金镶玉的奥运奖牌。最终设计定稿的比赛装备被李宁奥运后勤支持部门订制化柔性生产起来,与常见的服装5个标号相比,这些特制的服装有多达13个特别号码,以保证最后的专业特性与展示效果。伍专门负责图案设计的同事们甚至特别设计了出现在运动服上的字体,一种银色线束感装饰的斜体字则被创造出来——其设计来自“未来感”的电子光束和电阻电路。
回归核心
设计师们工作所在的地点,是屹立在北京郊野的Lining Town。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运动公园,马路被刻意设计成跑道,它甚至还拥有数个标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这作为设计灵感的诞生地,这家体育公司持续不断地在“中国设计”上压下大大的筹码。设计师们从各个领域寻找创作灵感,从超现代风格的建筑、中文篆书汉字、奥迪跑车到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制作的小提琴上的圆弧线,无所不包。设计办公室的一面墙壁上展示着李宁公司曾经制作的每一双球鞋和服装,而工作间和图书馆里则堆满了设计草图。设计室对绝大部分来访的客人甚至是大多数李宁公司的员工来说都是禁区。公司用严厉的口吻在大门的标示牌上写道:闲人免进。
通常理想的设计往往整合了多个部门的成果,市场调研部门预测了流行趋势和色彩,材料部门则为产品设计提供了足够多的问题整合方案。而在李宁,设计师似乎主宰了这一切——设计部门的管理层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设计师的个人专长而下派设计任务,而且一旦确定项目,就不再干涉具体操作,同时也会要求其他部门全力支持。
因此被赋予极大自由的设计师在李宁看起来似乎都无所事事——每天浏览服装类网站,寻找最时髦的电子乐,下载喜欢的电影,在论坛上讨论诸如“哪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最令你神往”种种问题。周围经常传来叽叽喳喳喧嚣声,通常来自争论、戏谑、打电话以及巨大的与众不同的背景音乐。通常让他们安静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作间外的大客厅里,横七竖八的摆放着惬意的大沙发,盘子里盛满了瓜子,而厚厚的工作墙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子和钢锯条,多数竞争对手的鞋子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在巨大的塑料(14200,30.00,0.21%,吧)箱子里同样摆满了被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鞋子,看上去蔚为壮观。
在这个鞋子海洋里,搜罗出与众不同的鞋子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但还是有不少作品会打动你——比如飞甲篮球鞋,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铠甲和钟鼎结构,鞋底纹路则参考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并围绕运动力学展开设计;而半坡篮球鞋着色采用半坡陶器所特有的河沙黄和淤泥黑,鞋跟部分采用刺绣技术再现半坡陶器上淳朴的花纹。在细节的处理上,踝部内衬区域更是绣有一个神秘的鱼图腾。
事实证明,李宁这种注重设计的思路转型已经开始收到效果。李宁希望用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打破消费者心目中“性价比高”以及“耐克、阿迪达斯替代品”等尴尬定位。“我们发掘了不少打动国人的原汁原味中式设计,我周围很多玩鞋的人都开始收藏李宁的鞋,这在以前很难想象。”马迅说。
甚至这还影响了跨国品牌的一些做法。如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最大份额的耐克公司和阿迪达斯也开始力推中国元素设计,在产品领域逐步告别了过去基本以西式风格为主的营销模式。阿迪达斯在一月份的北京时装展上,以身着京剧服饰的演员作为背景推出了专为奥运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设计的制服,其中包括带有象形文字和篆刻的T恤衫。
针锋相对的耐克则推出了84复古系列产品,以纪念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这款球鞋采用“中国红的鞋底”,鞋面上标有黄色的汉字“零的突破”,在耐克运动装上,也出现了“起来、前进”等汉字。“奥运会能让中国元素被更多的人认可,我们的心思就没有白费。”伍宝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