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樱花先后投资3.2亿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设备500多台(套),形成了4万纱锭的高支高密一条龙生产线。并形成了集纺织、针织、印染、纺织机械、家纺制品、服装加工多位一体的复合型产业链,而且扩张势头并未随纺织行业外部环境趋于恶化而有任何调整。就在去年12月26日,山东樱花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园项目又在任城经济开发区奠基。“樱花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481.2亩,与此同时,樱花纺织还与同省的大海集团、银河集团、新光集团联合起来在柬埔寨合作建厂,以期实现其从纺纱、织布到床上用品一条龙发展的海外扩张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山东樱花扩张速度较快,且很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而因为纺织行业外贸出口受阻,银行再收缩银根,企业现金流周转压力凸现,加之纺织出口利润挤压,这对以棉纺为主业的樱花集团而言显然构成生存上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棉纺行业亏损的不仅仅山东樱花一家企业。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截止今年2月底,国内棉纺企业纱、布库存分别达到23.28天、33.85天,创近三年新高。国家统计局也指出,今年1-2月份,国内规模以上棉纺企业亏损面达到20.64%,较去年1-11月份骤然提高了6.8个百分点;而亏损企业亏损额更是大幅增加55.43%,达到11.4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被市场人士视为观察中国纺织业冷暖的一扇窗口——魏桥纺织日前也被传“已经停产200万纱锭”。
由此,在纺织外贸出口“萎缩”及樱花集团过去大量走外销市场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为过剩的产能寻找市场?目前看来,如意集团似乎也很难短期扭转山东樱花的颓势。对此,刘凯告诉本报记者,外贸市场的颓势对如意集团而言确实是个难题。
“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的,几乎所有产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并不单是纺织行业的问题。”刘凯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市场还是这样,今后,高端产品将是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如意集团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
刘凯认为山东樱花集团之所以陷入目前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尽管山东樱花对外宣称他们是做高档产品市场的,但从他们的产品来看,并不属实,因此,今后如意集团可以提升樱花的产品线。”
目前如意重组樱花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包括对樱花集团注资5000万元,更换高层管理人员,在开发区建立新厂,上新设备,以及提高工资以稳定工人情绪等。
如意“算盘”
虽然此次重组看起来并不是一场出于企业“自愿”的主动收购,但山东如意集团在这场“婚姻”中或许也并非一无所获。
据了解,山东樱花集团的厂房及办公地址处在济宁市的黄金地段,地价较高,而若按目前纺织行业一贯“退城入园”(即将市中心的纺织厂地皮出让,搬到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建厂)的作法,樱花集团的土地资产将带来不菲收入。
济宁市的一位官员和山东樱花集团相关人士此前亦都证实,山东如意集团想要成立房地产公司,将收购来的樱花集团的土地拿来进行房地产开发。
事实上,早在2004年,山东如意在接收原济宁东丽针织厂后,就将收购的厂房进行搬迁,原厂房就被用来做房地产开发。
不过,刘凯对此予以了否认,他表示,山东樱花地产属于国有资产,如意无权也无意将山东樱花厂房用于房地产开发。
此外,因为政府协调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急切,山东如意集团也因此有了些“话语权”。知情人士称,目前山东樱花负债经营,如果真像传闻所说的有8.9亿元负债,而且全部需要山东如意来归还,肯定不现实,山东如意集团显然不会充当这样的“冤大头”。
“既然是当地政府的意思,又是这么一桩不讨好的收购,那政府就得答应减免一定债务才行。”山东如意集团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刘凯则向记者表示,此次重组山东樱花与如意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无直接关系,主要是整个集团的行为,因此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运营及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