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成都双星联合其在西南地区的5家经销商,向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递交了《关于双星事件的紧急报告》,报告除直指“名人实业侵吞国有无形资产”外,还列举了要求继续经营双星品牌,拒绝由名人实业对其控股的具体理由:成都双星以及其他地方经销商经过改制后国有资产已经全部退出,已经成为纯粹的私营企业,跟双星集团已无产权和隶属关系,双星集团无权强行要求由名人实业对其控股;根据双星集团此前发给成都双星的授权书,双星集团对成都双星的商标授权并未到期;名人实业的控股股东已经是汪海等自然人,双星集团下发这样的文件,这是有人在利用双星集团的名义谋取私利。
随即,在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的批示下,该报告很快被批转至青岛市国资委,并要求国资委成立专门小组,展开调查。2008年3月中旬,在青岛市国资委官员的亲自主持下,成都双星与双星集团双方代表展开了数轮激烈的“口水战”,一直僵持不下。直到2008年4月3日,当南方周末记者赶赴青岛市国资委试图询问相关详情时,亦遭拒绝。
的确,正如韩俊芝所言,商标正是汪海手中一项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公开资料表明:从2000年起,以“汪海”、“WANGHAI”、“W”(“汪海”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变形体注册的商标开始陆续向国家工商局提出申请,这些系列商标共涉及鞋、服装、体育用品、小商品等多个门类,总计达48个之多。
2002年9月,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包括汪海在内的5名双星高管在名人实业合计持股46.78%(其中汪海个人持股21.88%,为最大的单一股东),其 他 10个 自 然 人 持 股20.22%,双星集团和双星集团工会委员会各持股16.5%。随即,双星集团的硫化鞋业务被剥离至名人实业。此后,上述商标的申请人也被陆续全部转移至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此后,双星集团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汪海”、“WANGHAI”、“W”系列商标,尤其是“W”变形商标。以至于外界质疑汪海利用双星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名义推广个人的品牌,并花费了双星集团和上市公司“数千万”的广告费。至今,在双星的各大展示牌上,经常只见“W”变形商标图形,而由双星集团持有的“双十字星”商标则遁于无形。
根据成都双星提供的双星集团于2008年1月公布的《关于统一连锁店门头形象的通知》,在2008年6月以前,所有的连锁店门头必须分阶段、有计划地按照新门头设计方案进行装修、更换,而在这一方案中,“双十字星”商标图形已从门头中彻底拿下,“W”变形商标则成为了门头中惟一的图形商标。
南方周末记者亦发现,2004年初,在西南双星完成改制后,双星集团随后曾与成都双星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授权成都双星可以在其经营的产品上使用包括双星“双十字星”商标、“W”变形商标、“DBSD”等在内的5种商标,授权期限自2004年改制之时起至2007年年底成都双星还款期满结束。
此后的2006年、2007年间,双星集团又曾两次对成都双星给予授权书,授权后者可以在其经营的产品上使用“‘双星’系列注册商标”和“DBSD”商标,两次授权的到期日分别为2008年7月31日和2009年4月30日。这就意味着:即使成都双星此次没有“仿冒产品”、“模仿”双星集团商标、“侵犯”双星集团商标权益等行为,双星集团也有权于上述期限到来后,终止对成都双星的全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