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双星”?谁的“名人”?
青岛一位对本地品牌现象作过多年研究的咨询界专家称,“名人实业”从幕后走到前台显示,先前所谓的“建立集团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台”的经营决策,准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建立名人实业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台”。这一耐人寻味的措词上的区别,足以让人们对双星集团与“名人实业”的关系发生极大的兴趣。而搞清双方的关系,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那项“得到了市场代理拥护和支持”、“正在顺利向前推进”的工作,会在“西南双星”面前遇到如此之大的阻力。
“名人实业”今天的股权结构,是在2005年大型国企MBO被叫停、“超龄服役”的汪海主动放弃股权激励方式之后,青岛市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对众多方案反复权衡的结果。
资料显示,“名人实业”成立于2002年9月,注册资本3153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生锡顺,其另两个身份是双星集团副总裁和纪委书记。“名人实业”由自然人占大股,汪海是第一大股东,占股21.88%,并任董事长;包括汪海在内的青岛双星5名高层人士合计持有“名人实业”46.78%的股份,其他10名自然人持股为20.22%,剩下的33%由双星集团工会和国有企业双星集团均分。有消息称,2008年底双星集团将把持有的“名人实业”16.5%的股份出让,彻底退出“名人实业”。届时,“名人实业”将成为汪海和青岛双星高管完全控制的公司,上市公司青岛双星(000599)和“名人实业”将没有任何产权关系。
此前有消息说,“双星鞋业”私有化之后,汪海将以退休的方式离开青岛双星,专注于“名人实业”的发展,继续其“鞋王”生涯。所以说,对于已经67岁的汪海而言,“名人实业”将是他退休之后的“养老”产业。
然而不幸的是,“名人实业”5年来的经营状况一直令人不敢恭维。去年底“名人实业”受让青岛双星鞋业资产时公布的资产状况,更是让人们对“名人实业”的实力打上了问号,进而对汪海退休后的“生计”产生了疑问。
但可以肯定的是,汪海比谁都迫切地想把他的“名人实业”做大做强。于是,双星品牌由“名人实业”有偿使用5年的协议,对于“名人实业”和汪海而言,更像一桌饯行的酒席;而如果经营仍无起色,则有可能成为“最后的晚餐”。
相信汪海比别人更清楚他与双星这一品牌之间的关系,尤其了解双星品牌中有他的心血却最终可能不再属于他的“冷酷事实”,所以近年来才有了在他名下的“名人”、“汪海”等诸多品牌的出现。近年来,双鸟型“名人(W)”商标频频傍着“双星”标志在众多媒体亮相的情景,以及各地双星专卖店被要求将门头上“双星”标志弱化处理,而重点突出双鸟型“名人(W)”标志的事实,都比较真实地袒露了汪海希望自己的“名人(W)”品牌迅速长大,以备其退休后再续辉煌的迫切心态。而所有这些,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谁成就了双星”、“谁在真心实意做双星”的口水战中,已被“西南双星”顺手牵羊拿来,用以诟病“名人实业”及汪海“无意做大做强双星品牌”。
“双星”品牌向何处去
了解双星内幕的业内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早在2006年底青岛政坛发生“地震”之前,汪海就与几位核心层高管谈到了卸任后的志向。他说,有意整合“双星鞋业”目前的市场资源,率领“名人实业”上市融资,实现共赢。汪海眼下针对各地销售网络展开的控股式“收编”行动,似可视作实现他当年辉煌蓝图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能否有所收获,既取决于“名人实业”的实力,也取决于收编对象对他画下的这个“大饼”是否感兴趣。
据了解,双星集团西南地区企业2004年进行了整体改制,成立了双星集团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此后数年间,双星重庆公司、双星云南公司、双星贵州公司先后成立,并投资7000多万元在成都大邑建设了占地260亩、年产1000万双鞋以及600万套服装的双星西部生产基地;投资亿元在重庆、贵阳建设了双星重庆物流生产基地、双星贵州物流生产基地;投资5000万元在三峡建设了年产值2亿元的双星万州生产基地。此外,“西南双星”的经营团队在经营实际中首创了双星物流平台模式,发展了2000多家连锁经营店铺,拥有总数达2万人的生产经营队伍,年销售过10亿元。这些业绩让“西南双星”连续多年都是双星集团的经营标杆和创利大户,对双星集团连锁销售贡献率超过50%。加上与“西南双星”关系紧密的“济南双星”所控制的覆盖山东西部5地市及河北、河南等地的数百家卖店,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双星鞋业”7成以上的销售网络。
很显然,以这样的实力接受实力不济的“名人实业”的“收编”,“西南双星”难免心有不甘。
不难看出,由汪海发动的这场“圈地运动”,已经因为“西南双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并有可能成为一个足以将“双星”品牌缠绕窒息的死结:如果失去双星商标使用权,“西南双星”近10年来为扩大双星品牌影响力所付出的努力将付诸东流,重新创建品牌将使其付出巨大代价;对于“名人实业”而言,在失去“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的庞大销售网络之后,企业势必将丧失大半利润来源,双星品牌如何维护恐将成为悬念。
“目前‘名人实业’已经对‘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全线停止供货,甘肃的代理商也因为抵制‘名人实业’的控股不久前被停了货。我们目前为了解燃眉之急和生存,正在谋求推出新品牌产品,近日即将向我们所控制的3000家零售店投放。”“西南双星”一位高管7日向导报记者透露,“当然,我们不会放弃继续经营双星品牌产品的努力。但只有在青岛国资委的主持下,我们才会与双星集团交涉!双星品牌是所有双星人的共同财富,是国有资产。我们不忍心、也不希望看到双星品牌因为这场纠纷,而失去往日的辉煌。”
这位“西南双星”核心高管只字未提汪海的名字,似乎意味着他们已经决意排除汪海在其与双星集团合作事宜中存在。换句话说,汪海退休将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圆满解决此事的前提,而且他们似乎也已经在考虑如何架构与“后汪海时代”的双星集团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