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汽南汽先后推出新车之后,人们不断谈论着一个曾经濒临灭亡的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却缔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牌,而众泰汽车又传出购买菲亚特车型生产线的消息,中国的自主品牌似乎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茁壮成长期。因此我们特别把自主品牌单独列出来进行阐述,它也是关系着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命脉的重要因素。
在汽车工业逐渐在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自主品牌的话题,看着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横行霸道”,我们总希望由国人打造的烙上“中国造”的汽车品牌能够扬名立万,于是“自主品牌”成为了一个承载中国人造车梦想的褒义词,然而在风起云涌的自主潮响彻中国大地的时候,对于那些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扣上自主品牌帽子的企业,也许也有着不同的命运和发展吧。
模式
总体来说,自主品牌是完全由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开发的汽车产品,然而要具体而言,那被称之为“开发”的行为,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各种自主品牌来看,可以将他们分成三类。
摸爬滚打型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一直就有一些汽车企业在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着自己造车的梦想,他们以往没有造车的经验,一些从零配件生产企业发展而来,一些从两轮机动车生产企业升级而来,总之完全靠着自己对汽车制造的执着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力量,创造出了现在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
■代表企业: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
借腹生子型
汽车制造是一个需要积累经验的行业,当然将国外的汽车制造经验为己作用也无可厚非,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这样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将国外的设计、车型甚至是整条生产线完全买断,经过改良和更新,便成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自主品牌。
■代表企业:上汽荣威、南汽名爵、比亚迪、众泰汽车等
偷师学艺型
人们的印象中合资品牌似乎都是借用国外已经有的车型,经过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适应性改动后进入中国市场,然而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合资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的先例,他们通过多年来对国外造车技术的吸收和接纳,逐渐形成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力量,在中国的陆地上研究开发自己的汽车品牌。
■代表企业:广州本田
疑问
成功的自主品牌需要什么?
无论是不是自主品牌,对于一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要在汽车市场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它必须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能够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其次,它还需要拥有一流的生产线,这对于产品是否成熟、是否能够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拥有了上诉生产条件外,一流的品牌也是自主品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那些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品牌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对于摸爬滚打型的企业,它们首先有的是一群怀揣中国汽车梦想的创业者,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尊重,像吉利汽车,从最初的豪情到美日,从优利欧到自由舰,再从金刚到远景,技术不断积累、品牌逐渐成熟,这样的企业是用不断实践获得自主品牌所必须拥有的素质和条件。
而借腹生子型的企业,它们首先追求的是一流生产线,而对于技术上的匮乏,一些企业同样采取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将原先国外的技术团队全盘吸纳,成为自己的研发队伍,只是在品牌上,还需要用时间来慢慢积累。
偷师学艺型的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合资造车,在汽车品牌的认知上拥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如果它们的自主品牌诞生,在品牌人之上肯定占得先机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同样得益于多年合资造车的经验,在生产线和技术力量上,它们也拥有足够炫耀的资本。
自主品牌我们自主了什么?
自主品牌的概念,在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出现,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是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还是由中国人自主生产?自主自主,如何界定也见仁见智,那些由中国人创造或者由中国人掌控的汽车品牌,在自主方面似乎还是有不同的区别。
摸爬滚打型的企业在自主方面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们可以称得上绝对意义上的自主品牌,从造车技术上它们是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训逐步提高,人才也是在自己的体系里不断培养,而品牌的塑造也是经过多年的打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认知,它们的自主绝对没有一点水分。
借腹生子型的企业在这方面似乎就比较欠缺,生产线是购买的、技术团队是沿袭的、甚至车型都是按照原来的图纸稍作改动的,它们和合资品牌的车型相比,似乎只是多了一纸知识产权,什么是自主的呢?基本谈不上拥有自己的全新开发。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它们在获得了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后研发出真正的自主研发车型,但是在如今刚刚借鉴了国外的成熟车型之初,这种自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偷师学艺型同样存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它们可以完全建立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根据国外技术的吸收创造出自己的生产线,但始终是站在国外技术力量的肩膀上才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它们打造的自主品牌虽然可能会更换品牌名称甚至是完全和原来的合资品牌划清界线,但是原来的品牌或多或少都会让这样的自主品牌受益匪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没有完全自主的表现,说得严重点,就连品牌也自主得不够彻底。
观点
殊途未必同归
从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角度出发,三种不同的自主品牌显然有着不同的效果,摸爬滚打型的企业在日积月累的自我提升中,将让它们自身逐渐强大,在消费者广泛认可其品牌的塑造过程中,在造车工艺、车型配置、生产技能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使得中国自主汽车工业能够得到多方面的提升,但由于没有更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要取得成功可能会更加难;而借腹生子型企业在品牌建立之时,可能在技术方面还有相当的依赖,因为技术原本就不属于自己,只是通过金钱获得了技术的所属权,但是如果将自主不断坚持,或许在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自我的革新后,“洋为中用”也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偷师学艺型企业首先通过合资的方式来获取了技术上的优势,也建立了很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自主品牌,就显得更加轻车熟路了,只是它在带给中国汽车市场一个全新的自主品牌的同时,其自主的特性和上述两种情况相比,显得略微有些不足。
殊途何必同归
从中国汽车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所希望的,是能够在市场上看到更多适合中国老百姓使用的汽车产品,在弘扬和发展属于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同时,可以选购到适合自己的汽车才是真正两全其美的好事。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大的共通之处是都被我们认可为自主品牌,也就是它们都能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标志和代表,如果它们在各自的模式下都根据各自对汽车市场的理解,生产出适合目前汽车市场所能够接纳的产品,那么过程怎样我们何必刨根问底?对于“自主品牌”的概念,我们不会因为模式的不同而肯定谁抹杀谁,只要是最终取得了成功的自主品牌,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它的模式的对错,换句话说,只要最终带来的是一种被多数人认可的结果,那么过程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无论是摸爬滚打、借腹生子还是偷师学艺,只要它们是在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就应该给予足够的肯定和支持,就应该认可它为被我们所尊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