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研究 >> 品牌案例 >> [专题]案例透视

达能从全面有利走向全面溃败?


[  世界品牌实验室    更新时间:2007/12/30  ]    ★★★

    信誉管理技能羸弱,危机公关失措
   
    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达能集团,应该是具备较强的危机公关能力的。遗憾的是,达能在信誉管理技能上的不足,延误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甚至进一步激发扩大了危机。
    

    一、反应迟钝,含糊冷漠
   
    达能对“并购娃哈哈计划”可能发生的状况估计不足,面对突然出现“强行低价并购”危机时缺乏紧急应对预案。在事件暴光后,反应迟缓、麻木、懈怠,没能在处理危机的最佳的24小时内做出反应;而是在两天后才面对媒体,错过了消除公众恶劣印象的最佳时机。

    面对媒体时,语言表述的分寸和准确度把握不当。在记者见面会上,达能公司没有对“强行低价并购”的指责做出清晰明确的解释和反驳,有针对性地见招拆招,一句“不承认也不否认”,显得是在闪烁其词。态度不明朗、不坦诚,给公众留下许多猜疑的空间,使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同时,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达能公司不诚实,不敢公开事实真相;宗庆后的指责是有根据的,有道理。
   
    如果达能公司在第一次的发布会上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解释清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至少不会在不明真相的公众心中形成 “设圈套坑害合作伙伴”和“贪婪的掠夺者”的恶劣形象。但可惜的是,在纷争的开始,达能就把自己的位置摆放得很高,没有给公众丝毫的亲近感。
    
    二、强硬态度激化矛盾
   
    达能在应对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强硬,迅速激化矛盾。
   
    危机爆发仅仅6天后,达能公司就向宗庆后提出起诉非合资销售公司的要求,并称如果不在30天内采取行动,将启动法律程序。
   
    这种类似“最后通牒”式的要求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与抵触,特别是对宗庆后这样也比较强硬的对手,等于过早地关闭了继续协商解决的大门。尽管此后,达能一再表示“没有放弃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的希望”,但已经很难让人相信其诚意了。

    双方对立的加剧,甚至激起了民族情绪。在达能公司发出“最后通牒”的第二天,娃哈哈全国销售人员代表、娃哈哈全国经销商代表、娃哈哈集团全体职工代表以及一些中国地方政府纷纷发表声明,表达了对宗庆后的坚定支持。甚至有些过激的娃哈哈员工喊出了“把达能公司赶出中国”这样的口号。
   
    此后,达娃事件更是不断升温,愈演愈烈,最终诉之法律仲裁。
    
    三、形象定位不准确和管理欠缺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公众期望看到的是一个大气谦和、稳定成熟、守规则的达能。但是在达娃纠纷中,达能展示出来的形象却是小气、刻薄,睚眦必报,显得过于情绪化。这使得这场纷争更像是市井的争吵。
   
    危机出现后,达能便以傲慢的强者姿态出现,(这反而把宗庆后和娃哈哈置于了弱者的地位)。通过媒体,以举报者的形象,向宗庆后和娃哈哈频繁发难。
   
    达能没有为了维护公司信誉而收敛克制、隐藏矛盾,却是无所顾及地披露矛盾,张扬事端,揭对方的丑,招招致命,将自己的合作伙伴推到敌对的位置,逐步把影响扩大。
   
    达能的一套组合拳,打晕了宗庆后,树立了强势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强横的嘴脸。他忘记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在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敛、含蓄是主旋律之一,在中国,强者往往缺少亲和。而弱者,则往往容易博得同情。

    达能紧紧抓住“契约”作为护身符,把自己定位为遵守“契约”的标兵。然而,中国市场形成的似乎是另外的形象:2005年,传闻美国百事可乐公司欲以300亿欧元收购达能公司的事件中,达能就要求法国政府干预,而法国政府也表态将“竭尽全力阻止恶意收购”。
   
    达能这种虚伪的“契约”标兵无疑加重了中国公众的反感。
   
    达能处理纠纷的基准点也被多方质疑:他似乎更喜欢按事务逻辑行事,而不是按市场逻辑行事。这期间的差别在于,事物逻辑追求本质的真实,而市场逻辑追求企业形象的完整与完美。这样纠缠于局部事务争斗的结果,是分散、忽视了对整体是非和公司战略目标的把握。
    
    四、负面知名度提升
   
    达娃事件使达能公司在中国公众中的知名度迅速蹿高。只不过,这些知名度基本上都是负面的。
   
    对一个企业而言,并不是知名度越高越好。
   
    信誉理论认为,正面的知名度对公司的信誉有支持性的作用,而负面知名度对公司的信誉有强烈的破坏性。另外,负面知名度还很有“黏性”,公司一旦有了不好的名声,就很难再改变公众对其怀有的不良印象。

    负面知名度引起声誉危机,当一个企业的负面知名度不断提高时,它也就面临着声誉下降的风险以及财务状况的恶化。
   
    遗憾的是,达娃事件之后,达能公司可能将在很长时间内承受“恶名”的影响。
   
    结束语:
   
    在华合资的品牌中,娃哈哈是为数不多的发展势头强劲,表现出色的品牌。达能娃哈哈本可成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楷模。达娃事件将达能困于尴尬之地。其后,来自宗庆后的反扑,来自市场的质疑,来自各方的压力等都将不甚乐观。遥想20年前来自这个市场的仰慕与欢迎,今天的达能已然风光不在。中国市场是达能公司不可失,也失不得的市场。如何加强企业信誉管理,重新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也许值得达能好好思索。名列世界500强,却在企业信誉管理上出现如此严重的疏漏,达能的确值得反思在华所为,在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自身的欠缺。
   
    痛定思痛,达娃事件之后,达能公司是否能从中反思,以补亡羊之过呢?

 

中国品牌总网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日本品牌缘何失落中国?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欧莱雅:四大高招稳坐欧洲首富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