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ICSC调查发现,中国网吧业面临许多技术瓶颈。比如电脑升级,网吧老板要雇佣多位临时网管来操作,且每台电脑每月要因此关闭5小时。最终,ICSC得出结论:要研制出一套便于网吧业主管理和升级网吧电脑软件的系统,而它的价格必须低于大公司所使用的类似管理系统。
为了取得总部对该项目的支持,2004年9月,王文汉特意将时任英特尔运营总监的保罗·欧德宁(英特尔公司现任总裁)带到上海的一家网吧,让他目睹这个庞大市场的一角后,再慢慢说服。与此同时,王文汉组织了40名软件工程师专心从事这一系统的开发。这些年轻工程师非常激动:“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为中国专门研制过软件产品。这是挑战,也是乐趣!”在这种氛围下,许多人每周主动工作7天,一干就是好几个月。
2005年年初,英特尔推出了第1套网吧管理软件“英保通”,该软件至今已升级了2次,仍被广泛运用。上网者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看到安装在网吧服务器上的游戏软件,轻松点击即可使用;而过去他们只能操作单机上已经安装的游戏。对网吧业主来说,这一软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网管花在解决网络问题上的时间减少了35%,花在软件升级上的时间可减少85%,网吧维护开支减少了78%。
目前,这一软件正在向中国以外的地区和网吧以外的领域推广。英特尔还计划将其用在所有大量密集使用电脑的地方,例如学校、呼叫中心等。
“英保通”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软件研究团队的自主创新。随后不久,无线手写笔、VLT英语学习系统等一大批带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启动了。2005年,实力强劲的中国软件研究团队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在ICSC基础上成立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研发公司”),由王文汉担任总经理,主要致力于推出符合中国和全世界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支持服务。中国研究团队成为英特尔全球研发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牵手本土企业合作创新
英保通系统的开发,不仅为英特尔中国软件研究团队带来技术上独立创新的信心,也为他们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依托网吧管理技术,英特尔与联想、海尔等中国内地的电脑生产商以及中国台湾的一些电脑元件供应商进行协作,结成战略同盟,预计在中国可额外出售100万个电脑芯片。
英特尔算了一笔账:如果单卖软件,每套1美元,赚不了几个钱;但通过这种合作,电脑厂商及用户能获得便利,愿意设计和使用有英特尔芯片的电脑,提高英特尔的市场份额。这是个多赢的局面。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什么不与本土厂商合作创新呢?为此,2006年10月,英特尔全球同步的“英特尔软件合作伙伴计划”在中国顺利启动,并且依据中国特色,英特尔中国软件研究团队还与中国信产部合作推出了“英特尔软件园计划”和“创新服务平台”,以加强与本地软件企业的合作。
其实,早在2006年4月,英特尔就和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杭州合作建设英特尔(浙江)软件创新服务中心,为浙江软件企业提供本地化的技术和业务支持服务。短短1年间,英特尔与中控集团、恒生电子等超过200家当地软件企业分别开展了合作,而浙江省软件企业总数不过千余家。
“这还只是开始,”王文汉说话时神采飞扬,“在亚太研发公司的支持下,这些软件公司可能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EFI平台(英特尔推出的“可扩展固件接口规范”,其他独立软件厂可据此编写面向英特尔硬件产品的嵌入程序)就是其中之一。他举例说,基于传统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平台,普通电脑开机后,总是经历千篇一律的电脑自检过程,然后再启动操作系统。这种自检过程类似于早期电话统一的“铃、铃、铃”铃声,十分呆板。在EFI平台上,厂商和用户则可以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以播放视频、照片、音乐等多种方式开机。王文汉说:“这也许会催生一个类似为手机铃声下载的产业。目前,使用了这一平台技术的苹果X86电脑就受到了消费者追捧。”
面对英特尔公司的常盛不衰,苹果公司总裁斯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英特尔的真正秘密就是软件。”随着中国软件研发团队实力的提高,这一昔日的吴下阿蒙在中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也许就是欧德宁不嫌奔波劳累,亲自来华主持“小”合作仪式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