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电子”)今天在香港主板登陆,虽然是全球举足轻重的“一站式手机部件供应商”,早已在电池行业名声大振,但从计划上市到今天挂牌,公司还是经历了种种波折,甚至因为香港股市的波动,间接导致招股价下跌。
此次,比亚迪电子新股发行量为5.5亿股,发行价定为10.75港元,募集资金约59.125亿港元。而5年前比亚迪电子的母公司比亚迪股份(1211.HK)在香港主板上市时融资不过2亿美元。让投资者追捧比亚迪电子的原因在于,自2005年起该公司就为手机巨头诺基亚代工,并以“技术立命”确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而且过去4年比亚迪股份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达70%,仅分拆上市的比亚迪电子手机业务(除手机液晶屏生产)就占比亚迪股份销售总额的23.5%。
但是,不可忽视的隐患在于,比亚迪电子飞速增长的神话是因诺基亚的订单而实现的。公司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少数客户,未来任何一个客户减少订单,公司收入都可能大幅减少。
“隐形”手机业
就在国内手机生产企业普遍陷于下滑泥沼,连活下去都存在问题时,“卖手机零部件”的比亚迪电子却赚得盆满钵满,虽然它真正进入手机行业还不到4年。
据比亚迪股份的历年财报显示,就在2003年国产手机厂家成功夺取国内市场半壁江山之际,比亚迪手机业务还处于萌芽阶段,手机液晶面板的收入不过9200.7万元,而手机外壳的收入也不过7255.3万元,即便加上手机模具业务,手机业务总体收入也不过1.67亿元,占比亚迪集团销售总额还不到5%。
但接下来的发展速度却堪称“奇迹”。2004年其手机业务销售收入达9.93亿元,占比亚迪股份销售总额的14.7%。2005年达19.06亿元,占比亚迪股份销售总额的比例达29.3%,相比2004年增长103%。2006年更是达51.34亿元,占比亚迪股份销售总额的39.67%,比2005年增长了169%。而在国内手机厂家中排名第一或第二的中兴通讯手机业务收入在2006年也不过45.195亿元。
这种迅猛的增长势头2007年仍在延续,据比亚迪股份200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手机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达31.68亿元,同比有51%的增长。对此,比亚迪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夏冶冰表示,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从2005年开始接到手机巨头诺基亚的订单,并不断扩大。
根据比亚迪电子披露的信息,2005年来自诺基亚的销售收入为7030万元,到2006年猛增到16.286亿元,占手机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05年11.7%、2006年53.5%、2007年上半年76.4%。
显然,比亚迪电子所创造的增长神话背后支柱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手机巨头外派订单,尤其是诺基亚。
弹性定价政策、品质、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快速供应时间成为国际手机巨头选择手机ODM(涉及研发的代工)厂家的主要因素,比亚迪所要做的就是,贴近客户、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
目前,比亚迪电子在深圳和天津都设有手机工厂,其中深圳工厂的手机年产能接近2000万部,除此以外,比亚迪电子还在惠州、印度、匈牙利、罗马尼亚四地新建手机工厂,计划分别在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投入使用。
事实上,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印度、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手机巨头为迎合新兴市场对中低端手机的需求,甚至开发出超低价手机,快速提升了出货量。但是中低端手机产量的增加,以及手机价格的下滑,促使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必须要推行更为严谨的成本措施,寻求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商。
“比亚迪在印度、罗马尼亚等地新建手机工厂是客户有这种需求。”夏冶冰表示,比亚迪电子全球化的布局,也是为了巩固全球“一站式手机部件供应商”的市场地位。